邓海建:质疑也不能红了眼睛
邓海建近日,一条关于眼保健操的微博成为公众关注焦点。该微博称, 眼保健操残害中国青少年49年了,许多学生用脏手按摩导致红眼病、眼部感染等 。专家则表示,这一说法是用常识代替了科学,过于绝对。 (7月17日《扬子晚报》)孟子说,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事关青少年的健康问题,不妨有点质疑精神,从这个角度看, 眼保健操残害中国青少年49年 的说法,确实让人心头凛然,有一种 于寻常处惊觉不寻常 的思维冲击力。会吗?不会吗?恐怕做过眼保健操的人,都不免要惶惑起来。且让我们看看 眼保健操残害论 的推断过程:一是 许多学生用脏手按摩导致红眼病、眼部感染 云云,二是 49年来中国青少年近视率升至世界第二,达3.6亿人 ,三是 全世界仅中国做眼保健操 于是得出结论,眼保健操残害中国青少年49年,按摩了毫无作用的穴位。这个令人忍俊不禁的逻辑,好比看过《西游记》的合上书页立马去寻找蓬莱仙岛,遍寻不果后,大骂吴承恩著书不实,遗祸数百年。好吧,那就让我们正儿八经地看看 眼保健操残害论 的理据:一者,不干净的手按摩眼部容易致病,这确实是个正确的常识,但问题是,平时揉眼睛难道不同样有 中招 的概率?我们赖以呼吸的空气中随时有致病菌存在的可能,因此我们就得个个龟息屏气?二者,所谓近视率的说法,只需看看孩子们拉杆箱一样的书包、海量的作业,没有 荣膺 世界第一也算奇迹了,再说,近视主要成因在于用眼方法与时间,保健操不过是一种改善,人家本来就不是 治眼病操 ;至于 全世界仅中国做眼保健操 的说法,这个就更可爱了,中国的民间技艺、国宝遗存,哪个不是 全球仅有 ,这与事实本身的是非曲折有什么必然关系呢? 眼保健操残害论 的抛出,倒显得非常可疑。既然是质疑科学,就当以科学的姿态,而不是以诡辩的方式,解构一种常例。换言之,也许眼保健操确实有亟待穷究的问题,但应该以更有理有据的追问寻求回应,而不是无端腹诽,或者秉持诛心之论。如果建立在虚妄的推断上,那么, 残害中国青少年49年 之说,就是不负责任的质疑,与谣言何异?更大的问题是,如果这样的质疑也能一呼百应,甚至引发络上所谓 严肃的反思 ,那么,廉价化的质疑果真能增益公共价值?假设 眼保健操残害论 般的质疑是可以被理解的,那么,接下来我们要质疑的就太多太多了:课间操做了多少年呢,为什么没见中国人的体质冠盖全球?中国人偏爱以谷物为食,为什么吃了还要生病,没法得道成仙? 心平气和地研究眼保健操的保健效果,与耸人听闻地张扬 残害中国青少年49年 是一个概念吗?来自微博的一两条质疑,迅疾在自媒体的传播中呼啸成公共事件,这已经不是第一例,大概也不会是最后一例。最值得反思的是:看起来强悍拉风的络质疑,应以怎样的底线,在时代与体制的交汇点赢得尊重、达成共识?这个命题可以见仁见智,但答案起码应包含有效的理性精神。前几日,《中国青年报》曾为我们提供过一个调查数据:万人民调结果显示,71.8%受访者确认身边遍存习惯性质疑者。在社会转型期,各种关系在解构与建构,信任稀缺并不是不可理解,但如果质疑的层级过低、质疑的力量被滥用,就难免催化了某些舆论流弊,譬如贴标签思维等,最终伤害的,还是公民的合理质询权,靡费公共资源之后,不过增加了社会的普遍不信任感。对眼保健操可以科学理性地讨论,而营造良好的质疑习惯与监督环境,我们还有不少路要走。(作者为资深评论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