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的地理环境、物产原料及长期传承改进的酿造工艺,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地产酒的自身特色和发展路径。简言之,白酒自身具有鲜明的产地意识基因,这是当前白酒产区化发展的基础。
我国白酒产区建设具有现实意义
历史上,我国各地白酒产业的发展,主要依托于当地的社会经济、物产、自然环境、消费市场、白酒文化底蕴等条件,是多种因素交叉作用所形成的结果。仅从地理环境因素来说,我国各地在历史上几乎都有名酒、好酒名噪一时,但不同的地理环境、物产原料及长期传承改进的酿造工艺,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地产酒自身独特的风味和鲜明的特色。因此,白酒自身具有鲜明的产地意识基因,这是当前白酒产区化发展的基础。
需指出的是,现阶段白酒产区建设具有巨大的必然性和现实意义:
从企业视角来看,产区的监管和引导能够避免区内企业恶性竞争,消除内耗,引导区内企业健康协调发展。年,我国白酒相关企业总量达到20.08万家,而规模以上白酒企业近年来不断下降的情况下,也仍旧达到家。其中,贵州茅台、五粮液、泸州老窖、洋河股份、山西汾酒五大巨头的总产量仅为74.6万千升,行业占比为10.4%。在行业转变为存量甚至缩量市场的情况下,产区建设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避免区域内企业间的恶性竞争,通过推动企业兼并整合、改革转型等多种手段优化行业布局、调整企业层级分布等,进而使得产业链各参与者之间的联系加强,分工明确,在一定程度上形成命运共同体,为产区内企业的健康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更快更好的适应市场。
从产区管控提升的视角来看,产区建设能够汇聚各方力量,共同确保产区产品品质、享受产区设施及红利,打造强化产区名片,凸显产区特色。白酒产区建设涉及政策法规的制定和执行、生态环境保护、配套设施建设、产区品牌打造,产区白酒品质监管和工艺提升等,能够在产品、品牌、渠道等各个方面为产业链赋能,汇集产区内各个企业的力量共同打造出一张产区名片。因此,产业链各企业既是参与者,也是受益者。
从白酒消费者的视角来看,产区建设契合其消费升级的趋势。在消费者愈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