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东市简介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丹东人不能不知道的兴隆街历史和它已消失的
TUhjnbcbe - 2021/5/26 4:58:00
白点 site:pf.39.net http://m.39.net/pf/a_4618189.html

全文字,阅读大约需要8分钟

年,由日本人绘制的“安东(丹东)县商埠并日本租界略图”中,有两条东西走向、通往“日人新市场”的“清国马路”。其中,南面靠江的一条即为现在的兴隆街。当年,这条街临近江岸,店铺林立,商业兴盛,因而得名“兴隆街”。

老街“朋友圈”

历史上的兴隆街东与东尖头码头相连,西至头道桥(现坝岗路与五经街交汇处),中间分别与官电街、通江街、后聚宝街等街道相交;改革开放后,兴隆街西端保持不变,东穿金海路(原柴草市街),与长兴街对接,全长余米。

由于丹东靠山面江、南北沟壑众多的地形特点,东西走向、长达余米的兴隆街,显得弥足珍贵。它是安东的街路中,东西互通性最好、最长的一条。今天的江城大街是丹东的“二号干线”,那么,彼时的兴隆街亦可称为“小二号干线”。年,安东开埠,兴隆街被划为商业区,它东可享东尖头码头之利,西接日本附属地市场通商业街,南临菜市街安东海关,犹如一条大动脉,商利滚滚。

兴隆街日益繁华,它周边的街道,多少也受到了影响。翻开当年丹东老地图,可以看到兴隆街东部有一条从沙河镇车站而来的街道,与兴隆街近江处呈“T”形相交,因地处兴隆街东面,得名兴东街。兴东街又衍生出兴东前街、兴东后街、长兴街、长兴胡同、中兴街、中兴胡同,形成了早年后潮沟地区带“兴”字的街巷群,它们的“群主”正是兴隆街,足见其商业文化辐射之广、价值之高。

1月2日,记者采访了以前家住兴隆街东头、今年70岁的孙贤德,据他回忆,兴隆街的东头靠近江岸,上世纪40年代时,从老3号坝门到老4号坝门是鱼市,“那时也不知道哪来那么多鱼,连同其他货物,每天出出进进,非常热闹。”

商业发展

采访当天,记者沿兴隆街东行,发现这条街为商民两用的街道,其间分布着居民住宅,商铺多为饭馆、超市。那么历史上繁盛的兴隆街又是怎样一番光景呢?

彼时,这条东西走向的“大动脉”,吸收东尖头、兴东街、永安街、迎江街、后聚宝街、通江街、菜市街、官电街、新安街、头道坝岗七道河一线、日本市场通等商利,既富且贵。

说它“贵”,缘于年安东开埠后,安东商埠巡警总局、地方审判厅、安东邮务局等*府机构在兴隆街设址,出入多为当时的达官显贵;至于“富”,以六道口为界,以西称为兴隆西街,相比兴隆东街,商业发展更为兴盛和多样化,但较之两条聚宝街,这里并不能算作纯粹的商业街,产业多与百姓生活相关。位于兴隆西街的有:南稻香村果品店、新华浴池、鸭江春饭店、瀛西药房、满洲银行支行、永利银行、梁川商店、宝和商店等;位于兴隆东街的有:永远福表店、医院、怡隆洋行等。

除了上述这些,今年73岁、家住美伦小区的毕克伦说:“这条街还有星五牙医、永康牙医、永星牙院、医院、医院、医院,都分布在兴隆西街。”

通过史料以及老人的回忆,记者发现,兴隆街旧时以医疗、服务业为主,吸引了大量人流,商业发展由此兴盛。

这条街还诞生了丹东历史上多个第一,如:天津人张少泉年在兴隆街开设了“美昌照相馆”,这是丹东历史上第一家照相馆,以后又有太平洋照相馆等选址于此;位于兴隆街的瀛西药房,过去出售一粒丹、平热散等西药产品,这是丹东历史上第一次出现中药西做的尝试,也是安东地区商品广告业开先河者。

提到美昌照相馆,还有一个插曲。现在丹东人熟悉的安东老街,主要以兴隆街作为模板设计建设,其中还原了许多安东早年存在的商号,在还原美昌照相馆时,因“津”与“律”字体相近,且供参考的图片模糊不清,将“天津”误写为“天律”。

青年读书会

回忆兴隆街的历史变迁,共产*解放安东后,成立的第一个进步青年组织——青年读书会是一段不能不提的重要革命史实。它设在兴隆街的基督教青年会馆内,是一座黑砖平房,占地平方米,门前有五六级台阶,内部有一个大会议室,这里是当时进步青年学生走向革命的摇篮。在丹东从*六十年、原丹东市委书记刘仲文同志,即是其中之一。

记者采访他时,他回忆道:“有一天,叔叔家的邻居对我说兴隆街那开设了一个读书会,凡是青年学生都可以去,最主要的是还不要钱。我一听,不要钱,这对渴望学习的我很有吸引力,就跟他一起去报名了。”

年12月25日,读书会举行开学典礼,约有人。根据个人爱好和专长,将参加学习的人分成了数理化组、戏剧音乐组、美术组和社会科学组,主要讲授国文、地理、中国历史。读书会仅开办了两个多月,于次年2月中旬结束。虽然时间短暂,但对刘仲文的影响是难以磨灭的。

“读书会刚开课时,我因为不知情就没去,听说有一位叫田少伯的老师,头戴火车头帽,穿着一套褐色的棉衣棉裤给同学们上课。有的学生看他穿得破旧,就在下边跺脚、吹口哨。田老师好像没看到一样,在黑板上写了一串拉丁文,一问,没人认识。又写了一段英文,同样没人认识。这时教室安静下来,他从戏剧的释义,讲到戏剧的产生和发展,大家都聚精会神地听着,对他肃然起敬。”

刘仲文说,课上,大家可以畅所欲言、自由讨论,这种学习方法对他很有吸引力,那段时期,他像海绵一样不断汲取养分,壮大自身,为日后的发展打下了牢固的基础。

旧貌换新颜

“九·一八”事变后,安东的商业发展逐渐凋敝。年,分布于兴隆街的商店归了“大堆”,实行公私合营。

兴隆街东靠老四号坝门处,成立了兴隆小学,怡隆洋行的老楼变成了一轻局办公大楼,以前的“大笼子口”(兴隆街、后聚宝街交汇处)附近,成立了制帽厂,对面是老医院。

改革开放后,规划开通二号交通干线,兴隆街东临江一段,变成了永安花园小区。瀛西药房旧址变成了六道口街道办事处,太平洋胡同也变成普通的居民区,后来都在年的城建中拆迁。临近六道口的健康教育所(原满洲银行支行)成为这条街仅存的老建筑。

毕克伦说:“改革开放后,这条街比以前更宽、更直了,各种商店相继出现,有饭馆、商店……但兴隆街过去的模样始终难忘。”

秀中记者│侯春林编辑│李佳泽杜溪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丹东人不能不知道的兴隆街历史和它已消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