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城镇:庄园经济助力农业转型升级
在一条乡间小路的两侧,草木葱葱郁郁,几名阿姨挑着肥料行走在田间地头。这肥料不是普通的化肥,而是由各种禽类畜类的粪便发酵形成的有机肥。这就是明人农庄立体生态循环中的重要一环。
位于边城镇的明人农庄致力于推广生态农业,于循环中求发展,逐步形成一套物质守恒、自成体系的种养殖模式。农场里,放养在树丛里的鹅,吃的是杂草和虫子,排出的粪便又成了果树的好肥料,这就构成了明人农庄循环农业中的一个微循环。实现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是其区别于其他种养殖模式的明显特征。
如果说这种模式为传统农业开辟了一片广袤的新天地,那么在此基础上诞生的耕读文化则好比遍地洒落的宝石,熠熠生辉,夺人眼球。从城市走回农村,从物质回归精神,明人农庄提倡爱护自然、感悟自然、改造自然,在乡风熏陶中学习,于自然田野中劳作,天人合一。这种文化自身散发的独特魅力为明人农庄倍添风采,吸引了许多人前来学习、旅游。农庄内的自然美景以及优质蔬果更是吸引了众多游客慕名前来旅游、采摘。不仅如此,其出产的粮油果品成功登陆电商平台,走上了农产品“互联+”的销售模式,带动农民致富。
明人农庄的经营模式值得称道。其意义不仅在于突破了传统的种养殖模式,更为传统农业向生态观光农业转型做出了可喜的探索和尝试,为新农村建设指明了方向。近年来,边城镇为精品现代农业发展及精品农业休闲旅游发展投入了很多资源,因地制宜,因势利导,以优质的自然资源为依托,激发体验经济活力,推动农业的转型升级。大力引导明人农庄依托“镇江最美乡村”芦塘村天然资源,发展“农耕田园型”农业经济。通过有效的组织融合,进一步优化芦塘村、明人农庄周边环境,围绕芦塘少数民族建筑和明人农庄“诗书田园”特色,做精做细节点景观,结合其特有的民俗文化和农耕文化,强化农家休闲、农事体验。提供相应的资金与技术支持、培训机会、参与渠道等,尽可能地创造条件让当地居民有机会参与乡村旅游,并直接增收获益,推动农民致富。
通过“乡村旅游+民俗”的联姻,构筑边城镇独具特色的乡村旅游产品的核心竞争力,促进庄园型乡村旅游发展,走出一条强农兴旅、以旅促农、农旅并进的特色化发展之路,加快打造宜业、宜居、宜游的“农韵无边,田园小城”新边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