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东市简介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丹东农科院作物与资源环境研究所学习科研 [复制链接]

1#
金秋十月,在举国上下欢度双节的美好日子里,丹东农业科学院作环所秋收工作顺利结束,经过又一年的不断探索和努力,各项工作均取得了较好的进展。一、思想工作不放松作环所认真组织学习了《中国共产*基层组织选举工作条例》,是落实*要管*、全面从严治*要求,规范基层*组织选举的具体措施,对增强基层*组织*治功能和组织力,巩固加强*的执*组织基础具有重要意义。参会*员畅所欲言,充分交流了学习心得。二、测产工作高效快捷作环所选用了快速、便捷的小区测产系统。含水率测量装置采用电容式水分传感器,将两片薄铜箔作为测量电极分别镶嵌到测量桶桶身和中轴预留的槽间隙中,电容式水分传感器与卸料桶相结合,既能实现测产系统含水率的测量,又能将粮箱中样品作物卸出,是一种新型的电容式水分传感器结构。测产系统能够"一键式"完成对物料样品质量、水分,并通过USB接口导出,方便信息的获取和整理,实现了测产的高效、快捷,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三、考种工作顺利完成对小区样品穗穗长、穗粗、秃尖、行数、行粒数进行测量,从而得出不同种植方式和施肥方法对玉米穗部性状及产量构成的影响。这项工作十分枯燥,但作环所的每一个成员都本着科学严谨的态度,认真的完成了上千份样品的测量工作。四、土壤样品采集科学准确为了分析不同种植方式和秸秆还田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收获后对试验田采取0~20cm、20~40cm、40~60cm、60~80cm、80~cm进行分层采集土壤,再经过晾干、粉碎、过筛、制样等流程,最终得到标准的土壤样品。五、机械化籽粒直收研究继续开展针对辽宁东部雨养春玉米生态区所面临的春季低温、季节性干旱、土壤肥力下降、秸秆还田、宜机收品种缺乏等生产中存在的问题,筛选出宜机收密植高产品种并建立相配套的栽培技术及机械化收获技术体系。以生育时期、积温需求、抗倒性、耐密性、宜机收性等为主要指标,对供试品种进行综合评价。邀请我院玉米所和丹玉种业20余位专家进行了现场机收质量测定。六、对外学术交流积极开展作环所组织团队核心力量参加了由中国农业大学等多家单位共同承担的粮食丰产增效科技创新项目东北雨养春玉米籽粒机收现场会和通辽市玉米籽粒直收现场观摩会,就籽粒直收的发展趋势和存在问题同知名专家进行交流。来不及欣赏秋天的美景,来不及停下来缓冲一下劳作的疲惫,金秋十月就在紧张忙碌中转瞬而过,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丰收的喜悦和对知识的渴求,相信有领导的关怀,前辈的教诲,作环所将逐步发展壮大,以科技助力三农,为我国的农业科技工作添砖加瓦。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