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东市简介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寒潮预警丨第二届中国middot黑龙 [复制链接]

1#
北京白癜风最便宜的是哪         http://m.39.net/pf/a_4620782.html

第二届中国·黑龙江国际大米节品评品鉴结果揭晓

(可直接拉到2分钟听宣布金奖现场录音)

9日,记者从第二届中国·黑龙江国际大米节稻米品评品鉴活动上获悉,现场发布了稻米品评品鉴终评结果,来自日本鱼沼的越光、黑龙江省五常市安家乡的五优稻4号荣获金奖。


  据了解,越光(产地:日本鱼沼)、五优稻4号(产地:五常市安家乡)荣获金奖;

吉源香1号(产地:肇源鲶鱼沟)、宁粳43(产地:宁夏兴唐米业集团水稻种植基地)、吉农大(产地:吉林农业大学水稻所)荣获银奖;

龙稻27(产地:宁安市东京城镇)、松粳28(产地:五常民乐)、南粳46(产地:江苏省苏州市)、五优稻4号(产地:五常市龙凤山乡)、吉源香1号(产地:肇源)荣获铜奖。

艳姬(产地:日本宫城)、*16(产地:五常市城东乡)等10个品种荣获优秀奖。


  今年,国内外企业参加品评品鉴活动的热情更加高涨,共有个样品参加品评品鉴。为确保此次品评品鉴活动的权威性和公正性,本届大米节组委会邀请来自美国、日本、韩国、泰国、菲律宾等5个国家和台湾地区的知名专家,及国内具有国际水平的稻米品评专家,共30人组成品鉴评审委员会。品鉴评审委员会对初评筛选出的20个大米样品进行终评,评选出金、银、铜奖和优秀奖。

第二届中国·黑龙江国际大米节品评品鉴最终结果奖项样品编号品种名称产地(到县)提供企业名称金奖IRF越光日本鱼沼金奖IRF五优稻4号五常市安家乡北大仓粮油股份有限公司银奖IRF吉源香1号肇源鲶鱼沟鲶鱼沟万基谷物加工有限公司银奖IRF宁粳43宁夏兴唐米业集团水稻种植基地宁夏兴唐米业集团有限公司银奖IRF吉农大吉林农业大学水稻所吉林市昌盛米业有限公司铜奖IRF龙稻27宁安市东京城镇镜源米业有限公司铜奖IRF松粳28五常民乐省农科院生物研究所铜奖IRF南粳46江苏省苏州市太仓市东林农场专业合作社铜奖IRF五优稻4号五常市龙凤山乡黑龙江北大仓农业发展有限公司铜奖IRF吉源香1号肇源黑龙江庄稼人种业有限公司优秀奖IRF艳姬日本宫城优秀奖IRF*16五常市城东乡五常市龙阳种子有限公司优秀奖IRF龙稻18牡丹江市江西村牡丹江康之源农业有限责任公司优秀奖IRF松粳29五常民乐省农科院生物研究所优秀奖IRF五优稻4号五常民意黑龙江省五常金禾米业有限责任公司优秀奖IRF松粳22黑龙江泰来泰来县禾源米业有限公司优秀奖IRF龙稻20宁安煜丰合作社优秀奖IRF五优稻4号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百湖农业种植有限公司优秀奖IRF天隆宁夏兴唐米业集团水稻种植基地宁夏兴唐米业集团有限公司优秀奖IRF吉粳吉林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公主岭吉林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优秀入围奖IRF中科肇源县二站镇肇源县二站镇曙光村娄家寨粮食种植合作社优秀入围奖IRF中科*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优秀入围奖IRF五优稻4号五常黑龙江龙乾粮油加工有限公司优秀入围奖IRF一见钟情日本宫城优秀入围奖IRF五优稻4号五常市民乐乡黑龙江省松粳科技有限公司优秀入围奖IRF垦粳8号大庆黑龙江省八一农垦大学农学院优秀入围奖IRF日之光日本广岛优秀入围奖IRF上育宁安市东京城镇宁安市悯农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优秀入围奖IRF松粳28黑龙江泰来泰来县云桥米业有限责任公司优秀入围奖IRF松粳22黑龙江泰来黑龙江六水香生态农业有限公司

未来三日天气预报

10日至12日,哈尔滨市气温直线下降,最高气温将降至个位数,最低气温将跌至0℃以下。

10日,以多云天气为主,风力较大,白天最高气温16℃,夜间最低气温-1℃。

11日,天气晴好,风力稍有减弱,气温继续大幅下降,白天最高气温只有11℃,夜间最低气温在-1℃左右。

12日,多云转晴,白天最高气温将降至10℃以下,夜间最低气温只有-4℃。

省气象台10月9日15时20分发布寒潮蓝色预警信号:

预计到11日全省气温持续下降,黑河、伊春、齐齐哈尔、绥化、大庆、哈尔滨、鹤岗、佳木斯、双鸭山、七台河、鸡西、牡丹江地区最低气温将要下降8-10℃,局地下降10-12℃,11日夜间全省最低气温将降至0℃以下。

11-14日全省气温持续较低,大部最高气温为(6-10)℃。

另外10日到11日白天全省大部有4-5级风,阵风6级。

干吃大米饭这种事情在东北并不是件凄凉惨淡的事儿,一碗刚出锅冒着热气的大米饭,能让整个屋子弥漫着饭香。

 东北大米特点

一:颗粒饱满,质地坚硬,色泽清白透明。

二:长粒型,支链淀粉含量高,饭粒油亮,香味浓郁。

三:蒸煮后出饭率高,粘性较小,米质较脆。

四: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物质

五:横断面呈扁圆形,颜色白色透明的较多,也有半透明和不透明的。

要吃新米|黑龙江国际大米节10日启幕,“线上大米节”同步开售龙江米

东北大米其实主要有四个品种:

长粒香,

圆粒香,

稻花香,

小町米。

东北大米较为明显的特征就是腹白比较小甚至没有,而且米粒的身上有一条凸出来的线条。

水稻传统上是南方的产物。北方人历来以玉米、小麦为主要农作物。东北的黑土地在相当长的时间是不种水稻的,正如东北沦陷后的那首悲愤的歌曲《松花江上》里所唱到的那样:“满山遍野的大豆高粱”。

而今天,全国皆知东北盛产稻米,全国公认东北大米。

那么水稻是什么时候引种到东北的呢?

清入关实行民族等级与隔离制度,严禁汉人进入东北“龙兴之地”垦植。借口“祖宗肇迹兴王之所”保护“参山珠河之利”,长期对东北实行封禁*策。自清顺治年开始,在山海关外分段修千余公里“柳条边”篱笆墙,又称东北长城,康熙中期竣工。从山海关经开原、新宾至凤城南的柳条边曰“老边”;自开原东北至今吉林市北叫“新边。满人倾族入关,东北人口剧减,所以基本没有农耕作业。东北万里肥沃良田就那么荒着。于是才有了从同治年间开始的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人口大迁移“闯关东”。

那东北水稻怎么来的?东北水稻由朝鲜传入我国东北。在由朝鲜传入之前,我们东北吃小米,吃面,吃高粱。东北种植水稻历史并不长,尤其规模种植时间更不长。

鸦片战争后,清*府为了增加收入,默许属国朝鲜农民来东北种植水稻。但是,从最早有记录的年开始,朝鲜农民在东北种植水稻一直不太成功。最开始他们在鸭绿江上游浑江两岸(今桓龙湖主干水系)种植,但是,不成功;朝鲜人一直坚持,又沿着浑江,一路种到桓仁、通化一带也不成功。

直到年,辽宁省桓仁县的一位金姓朝鲜移民在一个叫上古城(今桓仁古城镇)的地方才试种成功了,只不过这种子是他从朝鲜带过来的,但这种朝鲜粳稻在东北气候寒冷、无霜期短的条件下,虽然生长起来了,但产量极低,亩产不足公斤。

那时水稻是撒种种植,不是插秧(水稻旱育稀植技术是在年由日本水稻栽培专家原正市推广到中国东北的)。

朝鲜移民到东北种稻的路径有三条:

最早的是中线即鸭绿江上游的浑江流域。年,朝鲜平安北道楚山郡的80多户越江进入浑江流域,发现浑江下游两岸土地肥沃宜耕,于是进入该地私垦。后沿浑江向北发展,进入桓仁、通化,年在桓仁境内试种成功;年,金华友等数名朝鲜移民,从通化小湾沟移居柳河三源浦,试种水稻成功;0年,柳河、海龙、按图等地的朝鲜移民又移入桦甸开发水田;后沿着松花江、牡丹江和挥发和,移入吉林磐石、蛟河、舒兰等地开发水田,并进而移入德惠、怀德、伊通等地试种水田,从而把水田试种区从东部山区扩展到东北平原腹心地带。

朝鲜移民种稻的另一路径:即南线由鸭绿江下周的丹东地区向南方向扩展。年,朝鲜移民进入丹东东三道浪头,根据海潮涨落进行灌溉,开辟了水田。后经岫岩、庄河、复县、熊岳传入奉天(今沈阳)、抚顺等地。

朝鲜移民种稻的第三路径:即东北北部地区,年饶河县大和镇一带由俄国境内移入一批朝鲜人,在当地建立村庄,开田种稻,并开始引小绥芬河水灌溉。年前后,五常县沙河子乡小孤山一带开始出现水田,5年又有一批朝鲜农民从舒兰迁入五常县沙河子乡垦地种稻。7年参加甲午战争的朝鲜败兵移入宁安县渤海镇的上官地及三灵一带开垦水田;俄国修筑中东铁路时,曾雇佣大批朝鲜劳工,年筑路完工,部分朝鲜劳工定居在绥芬河、磨刀石、哈尔滨等铁路沿线,其中大部分从事水田开发。

朝鲜移民在试种水稻之初,稻种都是从朝鲜老家带过来的,但这种朝鲜粳稻在东北气候寒冷、无霜期短的条件下,虽然生长起来了,但产量极低。直到20世纪初,朝鲜移民申友景带来了日本北海道的“赤毛”稻种,东北水稻种植历史才真正开始。因为北海道气候与东北近似,但是,这只是试种成功,大规模的水稻种植是在日俄战争之后。日本的南满铁道株式会社带来了资金、农场和稻种,开始逐步推进东北农田水利设施和水稻品种改良,东北的水稻才慢慢推广起来。

南满铁道株式会社专门成立了农作物奖励委员会,把各个下属的试验场研究出来的新品种奖励给东北的日本、朝鲜以及东北农民。经过试验,日本农业发现当时的满洲南部地区更适合栽种来自日本东北地区的“早生大野”和“龟尾”两种粳稻。在此基础上培育出了更适合东北气候的“大原”和“万年”两个品种。同时日本农林省也把自己培育的“陆羽号”和“红糯”也共同作为奖励品种,派发给东北的农户种植,这可能是最早的公司加农户模式。

后来,靠人工育种,为中部和北部地区培育出了“北海”“田泰”等品种。同时也为东北带来了化学肥料、农业药剂使用的技术等。在日本商人和农场主的经营和推广下,水稻耕种面积从年的六万亩,到年一跃增加到三十多万亩,产量达到了八十多万吨。

有一说法认为,如今卖的比较火的五常大米,是日本开拓团留下的陆羽、龟尾品种,与日本越光米的前身农林1号和农林22号的杂交。而五常大米里的稻花香,也就是五优稻4号,或也是源于日本。它的前一代五优稻1号的父系亲本是合江20号,合江20号的母系亲本是来源日本的下北,父系亲本是来自日本的石狩白毛、胆振早生和早生坊主。

加一点料

水稻引入东北一般认为是十九世纪中叶由朝鲜人试种。此后东北水稻的种植历史大体经历了4个阶段。一是19世纪中叶至东北沦陷之前。

关于这一时期,毕业于吉林大学历史系的吉林大学东北亚研究中心教授衣保中有翔实的考证。他认为,19世纪中叶以来,鸦片战争敲开国门,清*府逐渐放弃对东北地区的封禁*策,朝鲜移民陆续进入图们江及鸭绿江对岸的中国东部边疆地区。早期进入中国东北的朝鲜移民克服东北地区气候寒冷、无霜期短、缺乏水利设施等各种困难,试验着开发出了一片片水田,从而揭开了东北近代水田开发史的序幕。

朝鲜移民具有善于耕种水田的传统,移入东北后,他们凭借在半岛的水田农作经验,大胆地在一些稍具水利条件的地方,尤其是在一些汉族农民放弃的草甸地、苇塘地和涝洼地上开发出片片稻田。他指出,朝鲜移民到东北种植水稻的路径有三条。最早的是中线即沿今鸭绿江上游对岸的浑江流域。年,朝鲜平安北道楚山郡的80多户越江进入浑江流域伐木的朝鲜农民,发现浑江下游两岸土地肥沃宜耕,于是进入该地私垦。后来在宽甸县下漏河太平哨一带发现了当时开发水田用的铁锹,表明当时这一带曾经种植过水稻。尽管该地的水田没有延续下来,但朝鲜移民沿浑江向北发展,进入桓仁、通化一带开发水田。年,有金姓朝鲜移民在今辽宁省桓仁县下甸子地方试种水稻,获得成功。年,金华友等数名朝鲜移民,从通化小湾沟移居柳河三源浦地方,试种水稻亦获成功,不久之后,三源浦一带成为著名的朝鲜移民聚居区和产稻区。随着朝鲜移民不断向北向西发展,稻作试验区也逐渐向北向西发展。0年,柳河、海龙、安图等地的朝鲜移民又移入桦甸开发水田。年,永吉县某些僻静的山沟里出现了种稻的“韩人”,他们在山间小河沟边开出小片水田,逐渐试种。到年,从通化、桦甸等地迁来的朝鲜移民,在永吉县的鳌龙河、五里河、牤牛河、团山子一带,开出水田余垧。到0年以后永吉县的江密蜂、太平乡、新安屯、杨家乡的大裕屯、大岗乡的东响河、西响河、三家子等村屯,皆出现朝鲜移民种植水田。与此同时,朝鲜移民沿着松花江、牡丹江和辉发河,移入磐石、蛟河、舒兰等地开发水田,并进而移入德惠、怀德、伊通等地试种水田,从而把水田试种区从东部山区扩展到东北平原的腹心地带。朝鲜移民种稻的另一扩展路线,即南线系由鸭绿江下游的丹东地区向西南方向扩展。年,有朝鲜移民进入丹东三道浪头地方,根据海潮的涨落进行排灌,开辟了一片水田。0年在凤城县汤山城有张姓汉族地主招雇朝鲜农民开辟水田。该县沙里寨汉族农民沈某也开始耕种水田。嗣后在岫岩、庄河、复县、熊岳城等地也出现了水田。7年熊岳城马家屯的孙兰阶开始种水稻。年朝鲜平北碧泷郡的金时顺在奉天(今沈阳)经营水田。翌年,安奉线的汤池子、三道浪头、珲水港、梨树等地相继出现水田。年,金州汉族地主赵恩海在新民县公太堡地方招雇5名朝鲜农民开发水田。0年朝鲜平北义州县的宋秉植、金万里等在抚顺鲍家屯等地开发水田。1年新民县设立了水利局。

东北北部地区也有朝鲜移民进入开发水田。年饶河县大和镇一带由俄国境内移入一批朝鲜人,在当地建立村庄,开田种稻。附近的小佳河地主苑福堂看到朝鲜农民种稻有利可图,乃从俄境招雇8户朝鲜人开发水田。年朝鲜人安宗浩等迁入东宁县三岔口高安村,开始引小绥芬河水开发稻田。年前后,五常县沙河子乡也出现了水田。5年又有朝鲜农民从舒兰县迁入五常县沙河子乡小孤山一带垦地种稻,稻种有红毛、白毛两种。7年前后,有参加甲午战争的朝鲜败兵移入宁安县勃海镇的上官地及三灵一带开垦水田。俄国修筑中东铁路时,曾雇佣大批朝鲜劳工,年筑路工程完工后,部分朝鲜劳工定居在绥芬河、磨刀石、一面坡、哈尔滨等铁路沿线地区,其中有不少人从事水田开发。延边地区虽然早已有大量朝鲜人移垦,但以开发旱田为主,从事水田开发者并不多见。据载,0年左右在图们江沿岸钟城崴子(今龙井市光开乡光昭一带)开始出现水田,年海兰江畔的端甸平原和智新乡大教洞附近也开始试种水稻。年后,珲春县板石乡南秦泰一带开始试种水田。年,南秦泰、马滴达乡五道沟、密江乡中岗子等地已有12.6垧水田。到1年,珲春全县水田面积已达垧。在水田开发过程中,朝鲜农民还开出了一条条水渠。年6月,延吉县智新乡大教洞14名农民共同开掘水渠米,引河水灌溉33垧水田,这是延边地区最早的水利灌溉工程。1年秋,延吉县尚义乡八道沟朝鲜族地主延长沟渠12公里,灌溉面积95公顷,总工费圆,翌年竣工。

朝鲜移民进入东北之初,使用的稻种都是从家乡带来的。清宣统元年()刻印的《岫岩州乡土志》中记载:“稻,大米。谷分粳、糯二种。糯米性粘,味甘;粳米味甘,性平。岫属所种粳曰水粳,种自朝鲜来”。但是,这种来自朝鲜半岛的稻种,在气候寒冷、无霜期短的东北北部地区却很难生长。据载,从俄国沿海州、吉林、辽宁以及朝鲜等地迁入黑龙江省境内的朝鲜移民,在试种他们自带的水稻品种时,大多没有成功。有的稻种虽然生长起来,但产量很低。后来,有一位来自朝鲜南部名叫申友景的移民,弄到了日本北海道的“赤毛”稻种,在牡丹江地区的磨刀石、海林一带进行试种。几年后,终于培育出适应黑龙江自然条件的耐寒性强、早熟、产量较高的新品种,使水稻种植在黑龙江地区逐渐推广。朝鲜移民早期开垦水田,多在中小河流两岸,因为当时朝鲜移民数量不大,规模较小,再加上技术条件所限,只能利用中小河流搞一些小型的引水工程,这些工程的主要项目是修筑简易的柳条拦河坝。这种引水工程比较简易,因积水量少,又易被洪水冲走,因而只适用于小规模的水田种植。但在朝鲜移民迁入初期,因受自然、经济、技术、人力等诸多条件限制,他们能利用当地有限的条件,艰苦地建造这处适用的引水工程,为东北早期的水田开发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有一种说法认为,东北延边的水稻栽培是东北大米的开端,但是当时的延边大米根本没有现在好吃,只是开始了东北水稻的栽培历史。到了年代后,日本开拓团开始了在东北的水稻种植,大量的日本良种被日本农民引进东北,并开始在东北大规模种植。日本农民并开始在东北的水利系统的建设,并向东北农民传授先进的农业生产措施和种植方式,极大提高和帮助了东北的大米生产方式和生产能力,并把日本良种大米深植于东北大地,并让东北大米一直受益到现在。

现今东北大米中的常见品种如“空育”“上育”“富士光”等都是来自日本,同时中国自育的许多品种都含有日本品种的血缘。年,日本友人藤原长作在黑龙江省方正县进行“水稻寒地旱育稀植高产技术”试验成功,随后,这一技术在东北被广泛推广应用。

链接,

另一种说法

五常大米的起源

多年前,三个朝鲜族人在黑龙江五常的茫茫荒野上开垦水田种稻,这或许是哈尔滨最早的大米。到了上世纪50年代,五常的水稻面积已经达到近10万亩,并逐渐成为中国水稻生产第一县。
  

在五常民间流传着一个故事,对饮食挑剔到极致的慈禧太后曾多次提起五常大米“非此米不能进食”。是否属实现在已经无法考证,但史志可考的是清朝道光十五年(5年),吉林将*富俊组织少数朝鲜族居民在沙河镇的亮甸子、王家街一带引水种稻,所产稻谷用石头碾子碾成大米,其后成为清朝后期历代皇帝的贡米。

当年曾经为清廷贡米的五常大米,现在已进入寻常百姓家,世界水稻杂交之父袁隆平尤其喜欢吃五常大米。年4月,水稻杂交之父袁隆平一路风尘来到黑龙江五常市考察。这位曾经为世界上数亿人解决了饥饿之苦的老人,想要探寻的一个奥秘就是:五常大米,为什么那么好吃? 

袁隆平的夫人告诉五常的农民水稻育种专家田永太,他们家里长年吃五常大米。遇到田永太,袁隆平此行寻访的难题迎刃而解。年,田永太在田里发现一个12棵穗的稻子,种了12垄,秋风一吹稻子就有扑鼻的香味。在百万分之一变异的几率中,田永太培育出了香米“稻花香二号”,现在已经成为五常大米的主打品种。原来,“扑鼻的香气”是一位农民创造的。这一发现,十余年来,已经为各地种植这个品种的农民增收数亿元。

上述关于东北大米起源发展的说法,都来源网上资料,并非官方说法。转摘也不代表我们完全认同其观点,仅供读者参考。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