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东市简介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陕西高校科研成果转化如火如荼 [复制链接]

1#
北京手足癣医院咨询 https://m-mip.39.net/disease/mip_8593664.html


  拥有多所高校的陕西科教资源丰富,科研成果数量可观。如何让更多科研成果落地转化,为高质量发展提供科技支撑?需要破解的不仅是为科研成果“找婆家”,还有“不敢转、不想转、没钱转”等难题。


  年3月,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启动,制定了三年行动计划和“1+N”*策体系,推动更多科技成果孵化、转化、产业化,加快推进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步伐,加力加速建设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


  年3月底,《陕西省深化全面创新改革试验推广科技成果转化“三项改革”试点经验实施方案》发布,推进省属综合类、理工类高等院校实施职务科技成果单列管理、技术转移人才评价和职称评定、横向科研项目结余经费出资科技成果转化“三项改革”试点。该方案剑指“痛点”。


  一系列“破题”之举,旨在促进全省高等院校科技成果转化通道更加畅通、科教资源配置机制更加优化、创新创业创造活力充分释放。日前,记者走进陕西科技大学、西安理工大学等高校,探访其乘“三项改革”好*策与“秦创原”好平台的东风科研成果转化的新气象。


  黑科技“苹果面膜”


  从“实验室”走进“万亩果园”示范推广


  苹果也能敷面膜?没错,陕西科技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牛育华教授团队的“黑科技”项目,就让树上的“苹果”真的敷上了“面膜”,该项目斩获多个大奖。近日举行的首届秦创原高价值专利大赛上,小小的苹果“面膜”更是一举揽获大赛优胜奖。


  “苹果面膜”“大名”叫苹果提质增效腐植酸免套袋集成技术,是牛育华团队“腐植酸+”系统化研究中的一小分支。该团队致力于腐植酸生态新材料的研发,开展了“腐植酸+农业生态+大气生态”等系统化研究和应用示范。


  “轻轻一喷,苹果就有了集抗菌、保水、防护等功能于一体的食品级保护膜。”8月30日,在陕西科技大学,牛育华教授介绍,针对传统苹果套袋技术中“强度大、成本高、效益低、污染大、品质差”等问题,4年来该团队攻克了安全性、耐水性、抗菌性等科技难关,形成了‘腐植酸苹果免套袋膜技术核心专利池、腐植酸土壤调理技术专利池等组成的五大专利集群,涉及核心技术20项。“通过第三方检测检验,性能优良。显著地改善了苹果品质,提高了果品质量和产量。”牛育华说,目前,“苹果面膜”已经在国内13个省市上万亩果园上进行示范推广,建立了延安等四个示范基地。


  给科研人员“松绑”


  科研结余资金有望“入股”共享落地红利


  “‘三项改革’是我科研成果的落地转化绕不开的话题。”牛育华如是说。年6月,陕西科技大学落实“三项改革”实施细则印发,促进科研成果转化,这如同给科研人员“松绑”,他们再无后顾之忧。


  “我是从‘横向科研项目结余经费出资科技成果转化’改革中获益的典型。”牛育华说,“三项改革”促进了其项目在转化当中两链快速融合,科技成果快速示范应用:年在全国13个省市自治区5种水果的余亩田间实验,示范效果远超预期。


  驱动孵化了陕西省腐植酸农业生态修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加快了研发进程,推动了生态产业发展。成立了‘陕西品物皆春生态科技有限公司’,入驻秦创原驶入了推广、扶持、孵化的“高速干道”……通过“三项改革”激励措施,团队科研成果已走上公司转移转化的路径,并有望将科研结余资金通过作价入股融资企业,为团队可持续创新提供新动能。牛育华表示,团队目前正在通过“三项改革”措施,探索工程中心按照新型研发平台运行模式,通过入股参与企业发展共享科技成果落地红利。


  “三项改革”在陕西科技大学的推进如火如荼。学校成立了9支成果转化与创新团队,形成科技成果转化新机制、新模式,并出台了一系列促进成果转化的激励*策。该校相关负责人介绍,将“三项改革”与秦创原*策全面对接,推动更多科技成果在秦创原平台落地转化,“三项改革”试点为高校教师解除了科技成果转化的后顾之忧,秦创原为高校教师提供了干事创业的大舞台。目前,学校已单列管理的职务科技成果数量达个,单列管理后科技成果转化个,单列管理后的科技成果在秦创原总窗口落地转化8个,通过横向结余经费出资的总金额万元。


  “科技之手”化腐朽为神奇


  废弃物从实验室走向市场


  “中学时我就喜欢化学,尤其对各种分子结构感兴趣。当时就常琢磨废弃塑料瓶既不美观又污染环境,如能将其变废为宝该多好。”在西安理工大学一组实验室,周星博士演示了将废弃塑料瓶变废为“宝”的过程。


  周星表示,他从大学本科包装工程专业到读研、读博,一路都学习和从事与“包装”相关的研究,后专注研究废弃聚酯再利用,留校工作后更是全力投入,开展废弃聚酯基聚氨酯合成技术的研发、生产及推广应用。矿泉水瓶是最常见的包装废弃物之一,周星的研究就从它入手,一次次攻克科技难题。随着研究的推进,拓展到环保、经济型聚氨酯系列产品的技术创新及产业化。“如果将来可‘全循环’利用,成本还有望缩减40%至50%,实现废弃物高效再利用的同时,也为保护环境提供科技支撑。”


  周星的项目攻克了“废弃聚酯资源高值化转化”和“印刷包装填料/微纳米高端材料资源化”两大核心技术。相关技术已经申请10余项国家发明专利并授权6项,可实现从废弃PET到聚氨酯产品化一套完整体系,创造废PET塑料回收和再生的闭环,实现原材料自供应的聚氨酯产业链。年,相关研究成果获陕西科技进步二等奖。


  搭载秦创原孵化“特快车”


  科技成果真正“活”了


  随着科研项目走向成熟,周星计划将科研成果转化。但往哪儿转、如何转?他曾经一筹莫展。


  年3月起,“秦创原”“三项改革”组团走进了高校。“高校科研工作者的春天来了!”周星欣喜地说,学校与秦创原创新促进中心签署合作协议,为学校科创基地建设提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服务,共享信息资源,通过基金投资、*策扶持等,推动项目落地。“从项目申报、评审、批下来办公场地、项目路演……我一路见证了秦创原孵化的高效,目前已有不少企业
  记者了解到,周星也是“三项改革”中“技术转移人才评价和职称评定”改革的获益者。好*策+“秦创原”好平台助他实现了“吃进去的是‘白色污染废弃物’,吐出来的是‘碳金’资源”研发与生产模式。和周星一样,西安理工大学科研人员纷纷主动申报,搭载秦创原成果转化“特快车”,让更多科研成果落地转化。他们纷纷表示:“项目在秦创原落地孵化,才真正‘活’了!”


  据了解,西安理工大学积极推进科技成果“三权改革”及科技成果转化“三项改革”,大力开展有组织的科研,促进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制定了秦创原“”工作方案,深度融入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赋予科技人员科研成果长期使用权,单拨职称晋升指标,允许横向项目结余经费出资科技成果转化等*策措施,极大地激发了教师的积极性,学校横向到款连年创新高,年达到了2.8亿元,其中就地转化率近60%。


  激发高校科研人员创新创业活力


  全省75家高校实施“三项改革”试点


  “三项改革”立足破解长期困扰“体制内”科技人才的难点问题,不断激发了科研人员创新创业活力,在陕西高校的试点成效显著。


  记者从陕西省科技厅了解到,以西安理工大学等为代表的高校全面启动“三项改革”试点;西安科技大学、西安工业大学等高校成立了“三项改革”落实小组全力推进改革;陕西科技大学等高校积极对接秦创原总窗口,梳理筛选学校优质成果,努力在秦创原总窗口转化落地;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等高校,重点以技术转移人才评价和职称评定制度为突破,着力打通校内技术转移人才晋升通道,积极参与“三项改革”试点,促进科技成果在陕落地转化。


  4月份,我省在75所高校院所启动了科技成果转化“三项改革”推广试点。截至目前,共有52家单位全面实施“三项改革”试点,项科技成果已单列管理,项成果正在实施转化,名科研(管理)人员凭成果转化贡献参加职称评审。


  打通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


  陕西高校科技改革已成良好态势


  记者从陕西省教育厅了解到,秦创原建设启动后,省教育厅立即多途径推动,组织高校加力加速推动深度融入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其中,围绕“秦创原建设三年行动计划”等相关重点工作发文,推动落实落地,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若干意见》,从职务成果权属改革等10个方面提出23条具体措施,形成了激励创新、促进转化的*策群,打通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


  深入推进“三项改革”落地落实。指导74所高校制定改革实施方案,52家高校全部承担了“三项改革”任务;新增省级大学科技园2家,建设秦创原陕西高校创业孵化基地(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打造3级技术经理人队伍,65所高校组建了人的校级技术经理人队伍。同时与省人社厅联合发文,将高校技术经理人职称评审纳入工程序列并设置单独评审条件,打通专业人员职业发展路径;连续举办两届高校最具转化潜力科技成果遴选;举办“秦创原·第五届陕西省高校科技成果展暨校企对接洽谈会”,促成合作签约57项、金额2.55亿元;与省国资委等联合组织校企对接“揭榜挂帅”……


  目前,陕西各高校以秦创原建设为动力的高校科技改革已成良好态势。同时,各高校紧抓各个重要发展机遇,强*策、建平台、重服务、促对接,加速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助力陕西创新驱动发展。

编辑:赵鹏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