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丹东仅有的几天时间里,几乎每天都在下雨,我真的不敢设想这是上天对我的恩赐还是对我的厚爱,但是在雨后的清晨去锦江山公园倒让我看到了一个清新的新天地。
锦江山公园是丹东最大的综合性公园,位于市区北部的锦江山南坡,南距鸭绿江岸1.8公里。锦江山公园绿茵覆盖,花团锦簇,一山尽得天下秀,素有“东北八景之首”的美誉。
进入大门拾级而上,首先可以看到翠微轩有一幅“雅致情怀曲韵中,陶然乐趣琴棋里”的对联,进入里面,照壁上是各种京剧脸谱,这在外地的公园里并不多见,可是在锦江山公园里看到倒让我多少有点意外。那种古朴之中透出的文化蕴意,让许多游山的人争相照相。我因和朋友小雨的意见不一争了几句,一下子我们的气氛显得非常紧张,但是为了游山,我还是将自己的意见搁到了肚里,沿级而上。
雨后的青松更加苍翠,开花的板栗因为下雨徐徐飘落,地上,白色的花瓣散散地铺开煞是美丽,有游人在上面照相,有孩子在花地上奔跑,到处都是欢乐的笑声。
石台阶上的缝隙中有枯叶也有正在盛开的小花,但是道路两边却异常干净,不见一丁点饮料瓶和白色垃圾,一打听,原来一路上所见的那些手拿着棍子上面绑着尼龙袋的人就是清洁工,他们走一路扫一路,所以难以看到污染环境的垃圾。
“辽东解放烈士纪念塔”就巍巍地屹立在锦江山公园的正中心,为秀美的锦江山增添了庄严的气氛。我始终觉得丹东就是一座讲*治的老城。从纪念塔来看,它以独特的造型、鲜明的特色,成为革命先烈为解放辽东而英勇献身的历史见证。
据塔身的铭文看到,该塔年冬兴建,新中国成立前夕落成。整体选型由环形塔基、塔座、方型塔身、铜铸塑像四部分构成,总高度为10.73米,俯瞰丹东市区,尤其是塔顶矗立的那尊铜铸解放*战士塑像,他右手持枪,左手振臂呐喊,仿佛是在呼唤战友不畏强敌,勇敢向前冲锋。一时间,仰望革命先烈,倍感脚下土地生辉,远看“断桥”方向,战火的硝烟再度来袭。
要说锦江山公园的美景,还有一处不得不提,那就是“回归阁”。
这是一座具有北方建筑风格的两层民族式建筑,底层地面是一个正方形,中间由红绿两色组成一个“回”字。一层正面竖立起的大理石石碑上,镌刻着邓小平同志年同撒切尔夫人的谈话《我们对香港问题的基本立场》。二层是八角垂檐,攒尖建筑。
回归阁的八面,彩绘着香港的八处美景,绚丽壮观,气势恢宏。而回归阁的建筑数字却更有深意:阁高总达12米,象征着12亿炎*子孙(建成年代已久,初建时根据国家人口普查数据是12亿,不可拿今日人口数据具体而论)。外广场由块花岗岩板铺成,象征着香港在年回归祖国。
“回归阁”的落成,不但给锦江山公园增添了一处新的人文景观,同时也成为丹东市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说丹东是“*治城”,此言不虚。
锦江山公园还是一座文化的寻觅处。其中的文化园就建在公园的中心地带,游客至此,不但可以浏览当地的文化历史,还可以看到历史文化名人的墨宝真迹,书、画、歌、谜应有尽有,如果带着孩子去,不妨多看看,即使不拍摄学习,就是看一看,也心旷神怡。依照次序,沿着书碑林、长寿林、谜林、歌廊、画廊、丹东文化史墙,你就可以神游万里,古今融汇,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出了文化园继续向上攀登,可直上锦江山顶,一座造型优雅的两层小亭,耸立在山顶开阔的草坪上,这就是“锦江亭”。它始建于年,年改建。亭中,石栏石柱,石桌石凳,可供游人消汗解乏。小憩片刻,登亭眺望,中朝两国的山水景色尽收眼底。
这次游锦江山,身边的游客,都是一路轻巧,他们手里连一瓶水也不拎,等到了山上,如果口渴,就可以到山顶的售货亭购买。天气渐热,所以,那里的生意格外红火。由此也可以看出,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已经满足了日常吃穿用度,就是旅游,也是非常享受的。
在锦江山顶,我们在雨后的轻雾中,隐隐可以看到山那边的朝鲜新义州市的全貌,只是没有带望远镜,要不,也许可以看到更多关于朝鲜的信息。
游山,在登山的快乐中我们看到的不只是美景,更有人们生活水平的变化,和城乡在逐步缩小的差距以及农村悄然发生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