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于往年的热闹,今年上海的文化场所因为疫情暂停营业,许多阅读活动企划也纷纷搁置。满城风雨下,困于家中的人们更需要阅读的慰藉,正如毛姆所说:“阅读是一座可以随身携带的避难所。它收容不安,隔离外界,寻求精神庇护,与孤独作抵抗,捍卫心灵的秩序。”
在这种特殊时期,承载着阅读推广责任的书店又该何为?一见图书馆创始人杨俭秋联合书萌创始人孙谦发起了“在逆境中寻找光”圆桌会议,邀请了阿果拉书店冯宇、荒岛何思锦、之意书社陈敬敬、有为图书馆牟芝颖,摆脱时空之困,于云上漫谈,聊一聊逆境给书店行业带来的积极作用,一起寻找光的方向。
富有想象力的公共空间
一见图书馆创始人杨俭秋在会议的开始邀请大家思考一个问题:“书店是什么?只是一个堆了很多书的地方吗?”
实体书店的危机由来已久。最初是线上电商平台的价格倒挂,然后是电子书、短视频的冲击,导致实体书行业整体缩水。
书萌链接书店
书萌作为一家文化空间运营服务商,曾经为业内许多书店进行前期开店咨询与运营培训。关于这个问题,创始人孙谦引用了一篇北京市市长的文章《建设新型文化空间》,她表示,现在北京的书店都在往这个方向转型,书店已经不仅仅是一个零售场所,更是一个复合的文化空间。收入也不能以日营业额来计算,而是在更长的时间段里计算,还可能会有一些做活动的收入、做课程的收入或者一些对接社区文化建设之类的收入等等,“要有丰富的想象力”。
北京阿果拉书店的冯宇说,他做过很多复合业态的尝试,卖咖啡,做外卖,甚至将营业时间延长,在书店开起了酒吧。快速尝试的结果是饮品的销售占比不断攀升,可以维持店面的正常运转,也有利于书店开展一些其他的尝试,例如销售库存书、做短视频等工作。
阿果拉书店
之意书社的店长陈敬敬和我们分享了国企书店的运营情况。因为国企的性质,之意书社自开业起就承担了许多社会职能,不仅为当地市民打造了阅读空间,也打造了一个文化交流的平台,开业四年举办了数百场文化活动。书店读者络绎不绝,但销售一直欠佳,书店正逐渐将一部分免费自习的空间转化为会员福利使用,通过“销售空间”的尝试,提高自身的运营能力。
有为图书馆梅里馆图书馆员编目三大定律
有为图书馆是一家乡镇公益图书馆,在二线城市推广阅读并不容易,幸好他们找到了童书绘本这个切入点。疫情时代,人们更加珍惜自己身边的亲密关系,更在乎家人孩子的陪伴。有为图书馆以此为切入点,举行相应的亲子阅读、夏令营等活动,提供了一个阅读的场景,让家长带着孩子读书(意外的是,其实更多时候是孩子带着家长读书)。对于许多人来说,阅读是最简单便宜的陪伴方式。有为图书馆还积极探索如何通过亲子阅读,改变家长和孩子的行为习惯,始于阅读,又不止阅读。在当地建立了一定的口碑之后,本地的企业、顾客也会乐于捐赠一些费用,以维持图书馆的日常运营。
创造新的连接
“书店正在创造新的连接。”书萌的孙谦观察到,疫情导致的物理隔绝,让很多本来拒绝“抛头露面”的书店开始积极探索线上业务,创造新的连接,例如发小红书、做抖音直播以及运营线上社群。
孙谦介绍:“有一个在丹东开书店的朋友,他开着抖音直播书店的日常,什么都不做,每天就能卖掉十几本书。”业内,还有一些转型线上比较成功的书店,比如离河书店在小红书已经积攒了12万的粉丝,专场的销售额可以到达20w左右,最近已经转型在做知识付费课程。
荒岛书店的店和猫
荒岛书店是天津一家以大学为依托的独立书店。自从疫情开始后,大学生时不时被封闭在校园内,店内的客流量断崖式下跌。现任的主理人何思锦笑称:“能活下来是幸运。”荒岛书店将店员称为“土著”,将顾客称为“岛民”,这种特殊的称呼为店员和顾客之间提供了情感认同,无形之间增加了凝聚力。这份以人为本的理念通过书店的每一位店员传播到了更多的人,以至于多年之后还会有顾客回到荒岛书店,询问当年某位土著毕业后的去处。
荒岛书店在疫情期间也在积极地运营各个新媒体平台,但是尚未开始线上售书业务。他们采取的策略是根据不同线上平台的性质设计差异化的内容,例如小红书发布一些书店照片,B站发店内猫猫的可爱图,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