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环保赛香港大学生夺冠
香港中通社7月11日电(*慧敏)对节能省电的认识,仍停留在使用节能灯泡这样的陈词上?香港两位年轻人告诉你,节能也能变为简便、智能的日常行为。
香港科技大学环境管理及科技课程毕业生陈晋登及李文琪提出创新方案,建议人们採纳“先缴费后用电”模式,利用智能手机应用程式(APP)实时监察用电情况,將节电意识转化为日常行动。
凭藉这一能源管理方案,二人早前从全球逾万名参赛者中脱颖而出,在“GO Green in the City”环保案例赛中一举夺冠,是香港学生首次贏得该奖项。
在11日的会上,二人介绍称,通过改变人的行为达至节电目的是设计这套能源管理方案的出发点。
李文琪表示,在省电问题上,如果没有人的参与,再尖端的科技也失去其效用,因此他们希望激励人们省电的主动性。
二人从智能手机电池使用情况的显示方式获得启发。陈晋登认为,当掌握自己的剩余电量时,人们用电能更为深思熟虑。为此,他们提出一个预购下月用电额度的电费结算模式,并通过名为“EnerBy”的APP显示该户家庭当月剩余电量的百分比,以及这些电量可供该家庭使用的时间。
李文琪介绍指,智能插头可记录每个电器的耗电情况,并传输至APP。如此一来,EnerBy的界面便会出现相关节能提醒,比如关闭该电器可节省多少电能及金钱,动动手指就可马上遥距关闭该电器。通过这样的方式,用户可避免超额用电。
陈晋登补充指,在人们智能机不离手的今天,利用APP的监测和主动提醒功能,能让用户有意识地节约用电,直观的金额节省提示更可为用户带来省电动力。
方案听上去很棒,为何不立即应用呢?原来,每户家庭的整体用电情况需依赖智能电进行收集,而智能电仍未应用於香港。李文琪表示,现在可尝试通过一些试行方法收集用电数据,例如在电箱上放置一个仪器对全屋用电进行侦测。
二人会向电力公司及*府推广他们的方案。李文琪表示,希望他们的想法可广泛应用,帮助香港紓缓能源问题。(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