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动机冷却液是车用发动机正常运转必不可少的散热介质,直接影响其使用寿命。发动机冷却液由乙二醇、防腐蚀添加剂、抗泡沫添加剂和水组成。现如今普通型的防冻液都可达到-40℃,而优质的防冻液应能达到-60℃左右;其次是防冻液的沸点,水的沸点是℃,而防冻液至少应达到℃以上,也就是说冰点越低,沸点越高,其中的温差越大,相对来说防冻液的品质就越好。防冻液并非越纯越好。首先,不要直接加注防冻液母液,防冻液并非越纯越好,直接加注防冻液母液,会出现防冻液变质、低温黏度增大以及发动机温度高等现象,影响车辆的使用寿命。其次加注防冻液前一定要对发动机冷却系统进行清洗。防冻液能除垢,若直接加入,会让脱落的水垢堵塞水管,造成散热不良。最后要注意的是,不可用自来水稀释防冻液,以免自来水中的水垢、杂质和防冻液中的添加剂起反应,生成沉淀。不同品牌车型的所使用的冷却液的颜色不同,有粉色的,红色的,绿色,还有蓝色的等,这些都是着色剂缔造的不同颜色效果,为的是在冷却液发生泄漏时,可以更为醒目地被人所察觉,而颜色上的差异也会很醒目地区分出不同的产品,防止车主误添加不适用爱车的产品。发动机冷却液又称‘防冻液’。
1.防冻液的防腐蚀功能。发动机冷却系统一般由紫铜,黄铜、钢、焊料、铸铁、铸铝等六种金属组成,一般工程机械车辆的缸体都是铸铁的,而水箱主要是由铝材或铜材。铝制散热器正在逐步取代铜制散热器,主要原因是铜材受到材料市场价格变动的影响比较大,要想做出成本比较低的车辆,各汽车厂家会首选铝散热器。防冻液腐蚀每时每刻都是极为严重的,许多水箱在使用防冻液时,焊缝开裂并且造成滴漏,就是因为防冻液对锡焊严重腐蚀造成的。其实当代优质的防冻液与水相比能极大的保护水箱,延长发动机的使用寿命,防冻液如何抑制冷却系统内各种金属的腐蚀是防冻液质量的关键。发动机冷却液是一种化学物质的调合物,有些有机物对车辆涂层有不良影响。合格的防冻液都配有一组缓蚀剂,通过各种试剂与金属达到一种平衡,在金属表面形成保护膜,从而更好地保护发动机。
2.防穴蚀功能。穴蚀是腐蚀的一种,它的腐蚀原理是由无数个气泡打击金属所致。穴蚀在发动机里的破坏性极大,穴蚀主要有两个位置,一个是在缸套的外部,即缸套与防冻液的接触面上。另一个是循环水泵泵体上。经常见有的驾驶员在使用了劣质的防冻液以后,会发现缸套上像被海浪拍打过一样凹凸不平,水箱也有渗漏,这就是穴蚀。一种优质的防冻液必须具有优良的防穴蚀功能,才能更有效地保护好发动机。
3.防冻功能。防冻液具备防冻功能是理所当然的,防冻液的冰点普通都可达到-40℃,优质可达到-60℃。这是按不同的地方、不同的使用温度确定的。因为防冻液本身有一个零下最低点防止结冰,有利于车身正常行驶,如若是普通水,在气温低的情况下一旦结冰,严重的话发动机会烧坏。所以防冻液的防冻功能还是不能少的。
4.高沸点功能。驾驶员是运行中最讨厌的一件事几十水箱开锅了,有的驾驶员还因此被烫伤。一种优质的防冻液就应该具备良好的防开锅功能,这就要求它有一个高的沸点。在20世纪50~60年代,防冻液的原料主要是酒精,沸点只有80℃,所以经常出现水箱开锅致使车辆无法运行。现在的防冻液的沸点一般要大于℃。所以合格的防冻液比水难开锅,如果使用的防冻液开锅,要认真检查一下机械方面的故障了,例如水泵是否正常工作,节温器是否正常等。
5.不会产生水垢,不起泡沫。水垢对发动机冷却系统的散热效果影响很大,在水箱内产生水垢,会影响散热器的散热效果,导致水温升高开锅。实验表明,水垢的导热性比铸铁差得多,比铝就差得更多了。所以,冷却液在工作中,应不产生水垢。发动机冷却液如果产生气泡,不仅会降低传热性,加剧气蚀,同时还会造成冷却液流失。一般水箱结垢是因为自来水中含钙、镁离子,受热后与水中的气体发生反应生成碳酸钙等沉淀,即为水垢。
当防冻液缺少时也尽量不要加水来添补,尤其是在夏天。因为自来水中含有的氯气成分会对水箱、发动机等系统产生腐蚀、锈蚀、阻塞,使冷却系统冷却不畅,造成发动机温度过高致使车辆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