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丹东事件”谈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肖卿贤
临近“圣诞节”,一则“丹东事件”的“历史耻辱”在网上被炒得沸沸扬扬——
“年八国联*侵略中国!打到辽宁省丹东市!这天晚上是它们所谓的狂欢夜!禽兽不如的八国联*在丹东市发动了屠城的兽行,多名中国妇女被强暴、凌辱。《日本邮报》描述:“联*以杀人取乐竞赛。……耶稣的徒子徒孙就是在耶稣诞生的这天夜里、在中国的土地上使尽兽性、强奸、枪杀中国人民的。他们是“狂欢”了,可是中国的妇女、男人都遭殃了。为了打击中国人民的意志,让“丹东事件”永远作为中国人民的耻辱,耶稣的徒子徒孙们把这血腥的夜晚称为“狂欢夜”以示永久纪念。这就是“狂欢夜”的由来……”
咋一看,不由让人热血沸腾,群情激愤,不由大骂那些稀里糊涂过洋节的“假洋*子”,毫不犹豫的加入抵制“圣诞”节的“义和团”行列!
历史需要情感和态度,更需要理性和逻辑!历史学科的五种“核心素养”,在“丹东事件”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一、“家国情怀”
“丹东事件”之所以引起巨大反响,正是历史“家国情怀”的集中体现,与当今时代的主题“中华崛起”相契合,自然就成为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