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凤城人来说,除过年过节之外的重大节日,莫过于凤凰山庙会了。在很多人儿时的记忆里,进入农历四月,周边的人便早早地把日历翻了又翻,屈指盼望着庙会的到来。这时,女人们相互串门,高声招呼,打算着那一天结伴而行。男人们则把口袋里闲钱数了又数,细细盘算着该领着家人吃点啥和买点啥。日子因为渴望和虔诚涨得满满的,人们犹如涌动的爱河水,从四面八方源源不断地涌向凤凰山下……
庙会的由来
五月的凤凰山,绿韵跳动,鸟语花香。庙会这天,山下人潮涌动,热闹空前。一年一度的传统民俗活动——凤凰山庙会吸引着八方游客。
凤凰山庙会是丹东地区最为兴盛的两大庙会之一,因其历史的久远和曾经的兴盛而声弥遐迩。凤凰山庙会是药王庙会,是为了祭奠唐代医学家孙思邈。在中华民族的典籍中,孙思邈无疑是中华医学的开山鼻祖。他博览群书,广泛收集药方,所著的《备急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至今仍然是中医的经典。
在凤城地区流传着这样一个传说:相传,孙思邈曾随唐太宗李世民来到凤凰山,观山之奇妙,便将随身的医药种子撒在山间,从此这里便有了救命济世的神药。人们感激他的功德,在凤凰山上修建祠庙,焚香拜祭。
据上了年纪的人回忆,旧时庙会吸引了很多省内外的香客、商贩云集于此。附近的居民,更是倾城出动。耍枪、耍刀、耍猴儿、耍戏法,还有拉洋片赚足了孩子们的眼球。庙会里的老人们则急不可待地奔向戏场,提前占个极佳位置,等待演员披红挂彩、粉墨登场。三五人组成的地蹦子(二人转)唱起来,皮影戏舞起来,扁担戏、京韵大鼓、露天电影,还有凤城县歌舞团表演的时尚轻音乐,吸引了上万人观赏。一时间喝彩声、掌声、笑声响彻云霄,仿佛整个山也跟着动起来。
捏面人的老大爷,画糖人的小伙子,还有现场刻印和作画的民间艺人,各展才华,让人目不暇接。葫芦、草帽、筐筐篓篓也来赶庙会,邻县人坐上一辆三轮车,将一件件带有浓厚乡土气息的手工品换成了一张张钞票。这边看着,那边吃着。渴了,喝一碗甜丝丝的糖水。饿了,有大碗的羊汤,有天津大麻花,有东北酿皮子。大老远来的男、女、老、少齐聚在摊位前,唠叨间,一碗碗酿皮子,一盘盘炸酱面便下了肚。从小到针线大到电器……一时间庙会里各式各样的商品琳琅满目,眼花缭乱。各地香客一路风尘,乘兴而来,熙熙攘攘,络绎不绝,汇成了一条人流,在山间中涌动。
庙会的未来
热闹了几百年的凤凰山庙会给凤城人带来了太多快乐的同时,也在其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形成自己特有的文化特性——祈福健康、营造祥和,彰显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与传统凤凰山庙会相比,现代庙会逐渐融入集市交易活动,担当起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重要角色。相比较而言,人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