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几年前,这里还是“雨天一身泥、晴天一身土”。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让落后山村变成民居特色突出、民族文化浓郁、人居环境优美的魅力民族村寨。
顺应广大农民对美好生活的期待,夯实乡村振兴基础,今年以来,丹东市委、市*府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持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创造农村生态美;补齐农村基础设施短板,打造农村实力美;提升农村公共服务,彰显农村社会美;建设集中美连片美,促进乡村整体美;完善乡村治理体系,实现乡村安全美。
为推进农村环境整体提升,丹东市因地制宜发挥典型示范作用,实施“集中美连片美”建设,探索人居环境整治点面结合,让“盆景”逐步连成“风景”。
同时,丹东市更加注重产业富、文化强和治理美,把健全乡村治理体系纳入美丽乡村建设,提升乡村软实力,构建人居环境改善与乡村振兴战略相互支撑、相互配合、有机衔接的良性互动格局。年,丹东市有3个村被确定为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今年又有7个村被确定为省级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村。
东港市探索城乡环卫一体化新路子,实现城乡环境卫生统一建设、清运和管理;凤城市建立职业化保洁队伍,实现镇区与村组环境卫生监督管理全覆盖……丹东市积极探索和引进运维管护机制,确保人居环境长治长管,美丽乡村“容颜不老”。
“一村五美”使农村变得更美。截至目前,丹东市新启动创建美丽示范村41个,实施编制“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94个,农村生活垃圾治理体系覆盖率达94%,完成农村改厕座,12套农村生活污水集中收集处理项目全部开工,畜禽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达97.7%,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86.6%。
风景如画的东港市双山西村。(资料片)
东港市合隆乡合隆村独具特色的农家小院。(资料片)
核心提示
为顺应广大农民对美好生活的期待,今年年初以来,丹东市委、市*府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从“厕所革命”、垃圾清理、污水处理、村庄清洁行动等方面着手,建设农村“美丽家园”。
截至目前,全市新启动创建美丽示范村41个、实施编制“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94个、农村生活垃圾治理体系覆盖率达94%、完成农村改厕座、12个农村生活污水集中收集处理项目全部开工、畜禽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达97.7%、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86.6%、清理村庄垃圾13万吨。随着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深入开展,丹东乡村愈加美丽。
“示范”引领整体推进“以前村里都是土路,雨天一腿泥,晴天一身灰。现在全都修成了水泥路,路边还栽上了花花草草,心情真是舒畅啊!”东港市北井子镇石桥村村民滕世国和老伴儿一边赏花,一边感慨身边的变化。
走近石桥村一户户农家,记者看到,墙上贴着农村生活垃圾“五指分类法”示意图,垃圾都分类装在垃圾桶里。村*总支书记邓贵成介绍说,每户村民家都有两个垃圾桶,一个装普通生活垃圾,一个装不可降解垃圾,由专人定期清运,可降解的垃圾经过处理后做肥料。
为了改善村民生活条件,石桥村将厕所改造纳入村规民约,率先建成东港市第一处村级污水处理设施,同时安装了34座水冲式厕所,村民家的生活污水经支管接入主干管道,汇集后集中处理。此外,村里还改造无害化卫生厕所多个,配套完成6座化粪池、34座污水检查井建设,并与村污水处理站并网运行。
石桥村的今昔变化是丹东市推进农村环境整治工作的一个缩影。为推进农村环境整体“颜值”提升,丹东市通过发挥典型示范作用,积极引导各地加快美丽乡村建设步伐。东港市在石桥村打造污水治理与改厕同步推进工作典范,取得了村容村貌提升与乡村文化建设双赢经验;凤城市建立覆盖镇村的专业保洁队伍,在青城子村树立长效机制典型;宽甸满族自治县实施人居环境建设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打造了青山沟村、河口村和三道湾村等示范典型。
今年上半年,丹东全市农村生活垃圾治理体系覆盖率达到94%,14个非正规垃圾堆放点整治项目全部开工,其中12个已完成整治任务。农村污水处理项目全面开工,12个农村生活污水集中收集处理项目主体工程全部开工建设,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污染防治取得实效。目前,全市畜禽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达97.7%,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86.6%,全市秸秆综合利用量为45.18万吨,利用率达到44.5%。全市启动39个森林乡村建设,栽植树木4.65万株,进一步提高了北部山区村容村貌建设水平。
把“盆景”连成“风景”农村人居环境改善,生态宜居是关键。良好的生态环境和美丽的乡村风景,是农村的最大优势和宝贵财富。
在丹东市振安区九连城镇马市岛记者看到:宽阔平坦的村路,路旁各色鲜花争奇斗艳,青瓦白墙的民居,硬化路面通到每家每户,上千平方米的文化广场与城市街心公园相比毫不逊色。
“我们村外在变化大,内在变化更大。从喝井水到用上自来水,从冬冷夏臭的旱厕到干净方便的水冲厕所,从垃圾乱丢到日产日清、分类处理……”在岛上生活了几十年的村民邢金香对记者说,她家里的卫生间有7平方米,抽水马桶、洗面池、淋浴花洒、全自动洗衣机等物件一应俱全。
年3月初,“厕所革命”在马市岛全面铺开。相关部门投资万元,为岛上5个村的村民安装水冲坐便器个,新建化粪池个。对生活面源污染隐患开展全面整治,通过铺设污水管线,建污水提升泵站、建污水收集池,岛内基本实现了污水收集全覆盖。
秋日,从马市岛出发沿鸭绿江上行至宽甸县长甸镇拉古哨村,一路好风景可谓目不暇接,沿途的21个村各有美景,和谐地勾画出一幅幅相映生辉的山水画。
在发挥典型示范引领作用的基础上,丹东市积极探索开展点面结合的人居环境整治,因地制宜提出创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集中美连片美”,在创建省级美丽示范村和全域创建整洁村基础上,重点建设1个市县联建区和2个县级独立创建的“集中美连片美”区域。今年,在年全市创建34个省级美丽示范村的基础上,再创建41个美丽示范村,其中东港市14个、凤城市13个、宽甸县10个、振安区2个、振兴区和元宝区各1个。上半年,在联建的马市岛至拉古哨“集中美连片美”区域,创建省级美丽示范村8个,启动编制村庄规划21个,启动改厕座,安排新建公路5公里,组织21个村参加“国家森林乡村”创建,并在区域内选树了发展集体经济促进环境整治、乡旅生态产业融合、乡村治理示范、建立整治长效机制等建设典型。组织交通、文旅、林草部门共同推进连接5个4A级景区国道两侧的环境整治和景观建设,由点及面,“盆景”逐步连成“风景”。
实现人居环境“持久美”既做好“面子”,又做实“里子”。在抓乡村环境建设的同时,丹东市更加注重培育产业富、文化强和治理美,提升乡村软实力,构建人居环境改善与乡村振兴战略相互支撑、相互配合、有机衔接的良性互动格局,努力开创村民越来越富、日子越过越红火的美好局面。
眼下正是瓜果飘香的季节,在振安区九连城镇窑沟村记者看到,家家户户棚架上软枣猕猴桃藤蔓遍布整个院落,藤蔓上果实累累,已陆续开始采摘。村民刘生告诉记者,他在房前院落搭起了80平方米的棚架,种满软枣猕猴桃。“今年我家的软枣猕猴桃进入盛果期,产量大概有公斤,村里还会提供统一的销售网络,根本不愁卖,我致富信心更足了。”
为了切实增加农民收入,年,九连城镇*委结合当地农业产业发展现状,经多方考察,确定在窑沟村和马沟村开展软枣猕猴桃庭院经济示范项目建设。当年,镇*委在窑沟村、马沟村发展示范户户,统一品种,统一经营,分户管理,邀请专业技术人员跟踪指导,采取提供种植技术培训、编制种植技术手册等措施强化技术指导,还定期对农户的苗木进行水肥管理。按照目前的市场价格,三年后进入盛果期,每株产量在25公斤左右,庭院年产量达公斤,每户庭院年收入约元至1万元,经济效益相当可观。
发展庭院经济,不仅美了庭院,也富了乡亲。这几年,丹东重点培育孤山大杏梅、软枣猕猴桃等庭院经济产业,打造绿色特色、产游结合的农村庭院经济试点,振安区窑沟村庭院经济典型在全省推广。丹东市把健全乡村治理体系纳入美丽乡村建设,年有3个村被确定为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今年又有7个村被确定为省级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村。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从总体上看是“三分治七分管”。丹东市积极引导各地主动探索和实践各种运维管护手段,及早建立由“治”到“管”的长效机制。东港市探索城乡环卫一体化新路子,实现城乡环境卫生统一建设、清运和管理;凤城市建立职业化保洁队伍,实现镇区与村组环境卫生监督管理全覆盖。宽甸县采取乡镇、村屯干部网格式包保,在虎山村成立物业服务中心,采取物业化管理、收运生活垃圾。振安区将农村垃圾纳入城市环卫收运体系,实行城市化管理。
从环境改善中得到实惠、尝到甜头,丹东市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步伐更加铿锵。下半年,丹东市将持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创造农村生态美;补齐农村基础设施短板,打造农村实力美;提升农村公共服务,彰显农村社会美;建设“集中美连片美”区域,促进乡村整体美。
久久为功,定见成效。一个美丽乡村、美好生活的愿景正逐渐变为现实。
来源
辽宁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