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东市简介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活跃在丹东田间地头21年的ldquo
TUhjnbcbe - 2021/3/8 13:31:00

农业部农牧渔业丰收奖、市*府农业科技成果推广一等奖、在国家级刊物发表论文11篇、教授研究员级高级农艺师……这一连串的荣誉,在从事农业技术科研和推广工作21年的刘精芳眼里,都比不上农民口中的一句“芳姐”来得亲切。

近日,年就随丈夫来到丹东的抚顺人刘精芳,操着一口流利的“海蛎子味”东港话,向记者讲述了这些年工作中的点点滴滴。

年8月,刘精芳来到东港市合隆满族乡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成为一名农艺师,从事基层果树、蔬菜、农学、经济作物等农业技术研究、试验、示范、推广工作。“在我们心中,芳姐是一个‘拼命三郎’式的人物。”东港市合隆满族乡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为了一个数据、观察一个性状,刘精芳经常风里来雨里去。有一次下乡指导农户,出发时天气转阴,有同事劝她说:“芳姐,马上要下大雨了,你还是别去了。”但刘精芳执意前往。“我已经和农户约好了,不能失约。”刘精芳说。回程的途中,大雨滂沱,刘精芳虽说带了雨具,但还是被淋得浑身湿透,感冒了好几天。承担大棚甜瓜复种水稻栽培技术推广期间,她和同事一起下乡,深入田间地头,最终费时三年完成任务,记不清淋了多少场雨,摔了多少次跤。有人问她为啥这么拼,刘精芳总是这样回答:“农时不等人,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年。”

下乡推广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成果,对一个女性科技工作者来说并非易事。上世纪九十年代,合隆满族乡交通工具有限,得骑自行车到田间地头,摔倒在路边的河沟里是司空见惯的事。再就是大棚内外温湿度相差较大,工作条件艰苦。“夏天进棚的一刹那,脑袋都嗡嗡响,热得直迷糊。”刘精芳说。因为长年在田间作业,她患上了风疹,一到潮湿的地方,全身起疙瘩。年,刘精芳怀孕了。怀孕初期,正值冷棚作物开始种植的时候,怀孕反应比较大的她,一闻到农药味儿就剧烈呕吐,但她从没请假,依旧到农户家指导工作,直到过了预产期,才向领导请了产假。

“芳姐是我们的贴心人啊!”一提起“芳姐”,合隆满族乡龙源堡村2组村民张云宅打心眼里感激。张云宅家里种草莓,刘精芳帮他搞立体栽培,草莓产量增加了30%以上。此后每年,张云宅家里的头茬果自己舍不得吃,总要送给刘精芳一盆。

凭着“拼命三郎”的工作劲头,刘精芳围绕合隆满族乡保护地、果树、食用菌等产业,试验、示范、推广优质高产抗病优良品种几十个。同时,配合上级部门搞好农业项目实施,将农业高新技术成果转化为生产力,转化成农民增收的“票子”。年,她主持的“山野菜仿野生栽培技术研究与推广项目”获市*府农业科技成果推广一等奖。年,她以“大棚甜瓜复种水稻栽培技术推广项目”再获市*府农业科技成果推广一等奖。近几年,刘精芳获得国家和省、市各类科技成果奖12项。

“农民对新品种、新技术的渴求,是我工作的动力。”刘精芳说,每次到村组讲课,当地村民都提前到场,上课的时候听得特别认真,还用手机录下内容。下课之后,一个接一个地问问题。“我心里特别敬佩他们这股子认真劲儿。”刘精芳说。为了能更好地服务农民,刘精芳每次讲课前都查阅大量资料,用朴实、易懂的语言“翻译”给文化水平不高的农民们听。

这些年,借助“阳光工程”、新型农民创业培训等平台,刘精芳为合隆满族乡10个农民专业合作社进行了培训指导,每年到村组举办农技培训班50多场次、1.1万人次,通过金农服务热线解答群众提出的农业相关问题多件次……

因为工作出色,刘精芳连续多年被评为省、市、县农业系统先进工作者。面对荣誉,她说:“这是对我的鼓励,将激励我更加认真负责地做好本职工作。能够为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贡献一份微薄之力,付出的所有苦和累都是值得的。”

记者/景媛媛文并图

责任编辑/郑定成责任编审/魏丹阳主编/李志成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活跃在丹东田间地头21年的ldqu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