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东:为下岗失业人员创建就业平台(原创)
——记“果园沟零活加工服务站”站长王丹事迹
在过去我们果园沟社区有“三多一少”的特点——即下岗失业职工多、贫困户多、孤寡老人病残多,并且社区内企业少。03年大批下岗失业人员涌到社区签到达到人,占总人口的38%,这些失业人员家庭,大部分是零就业家庭。在下岗失业女职工中,大部分人在40-50岁之间,她们年龄偏大,文化程度偏低且没有一技之长,有的身有残疾、患严重疾病不能干重活。这些人出去找工作难,而且她们的孩子正在读初中、高中、大学阶段,家庭生活正是用钱高峰时期,都比较困难,这些就业困难的大龄妇女迫切需要就业。
果园沟社区再就业服务站在深入群众走访调查中,掌握了第五*支部*员王丹家的优势,即她家干过绢花加工活、房子大、家住道边、住户多的优势,可以尝试手工零活加工这个形式解决“”大龄失业妇的再就业问题。社区*委非常重视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的问题,通过*员责任进楼院活动,年春节过后,*员王丹认领了“果园沟社区零活加工服务站”站长的岗位,还建立一支王丹负责的由9名志愿者组成的帮扶就业服务队。
服务成立了,但是加工活少。社区*委要求班子成员发动社会各界力量寻找活源,经过*委成员刘淑沛、孙成芳,还有王丹的联系,已有六个厂家往服务站送活,他们是(五龙背的)祥和服装厂、(绸一厂院内的)中衫服装厂、(东齐院内的)天依服装厂、(楼房镇的)华阳服装厂、丹东金宇服装有限公司、丹东奇针有限公司等,已有钉珠、缝亮片、铰线头、钉扣、给绢花心上油等活,每天来这干活的人员流动量都能达到三四十人,形成了一定的规模。
自成立服务站至今,帮助很多困难家庭增加收入。在这些干活的女性中,有下岗失业人员,也有退休人员;有享受低保、低保边缘人员;有当地人,也有外地人;有70多岁老年人,也有20多岁的年轻人;有健康人,有患重病(癌症)人、残疾人、残疾人家属。王丹大姐根据个人的特点,给她们分配适合的活。有的残疾人和患病人员拿活回家干有困难时,咱们的志愿者就用自行车把活送到家,干完后再帮助送回来。有时候撵活干到半夜,王丹大姐就准备简单的饭菜给大家吃,不计较个人得失。她经常和大家说:“人活着要往长远看,别为一点小事就吵闹。你掐指算一算,一共能活多少天,愁也是一天、笑也是一天,大家在一起是缘份,要笑对人生,活出个水平来。”她全家人都支持她的工作,他的爱人刘洪滨就是这个志愿服务队的成员,无论干到什么时间,都是笑脸相迎。在她家干活的人都感到没有拘束,就像在自己家干活一样,你要用点什么东西,你知道就自己拿,不知道的她马上就给你拿来。王大姐这个称呼一天也不知道被人喊了多少遍。每当一个新的成员加入到这个服务站时,首先看到的是,王丹大姐的热情,感受到王丹大姐的爱心;看到炕上、地上开心干活人们的笑脸,马上就融入到其中。大家都有共同的感受:在这干活就是享受家的温暖,到这里干活挣钱,还可以缓解压力,让你心情愉快,实现你的人生价值——你还是有用的人。这里的人员是流动的,她们来到这里,用自己的双手,不但增加家庭经济收入,还感受到爱心的温暖和人生的希望。所以,果园沟社区零活加工服务站被居民称为扶贫帮困的“爱心驿站”。
现在的“爱心驿站”整天都是“三多二少一无”,也就是干活人多,厂家客户多,站里站外笑声多,干活人压力少,来干活人想往外走的少,大家都无忧愁。自从有了“爱心驿站”,凡是干活人谁家有个大事小情都不犯愁,咱们站的负责人王丹大姐带领大家就解决了,人人都充满了爱心去关心他人,“爱心驿站”营造了和谐的氛围。
9年来,每天都有三十多人来这里拿活干,她们可以回家干,也可以在王丹家干,每月人平均收入在元左右,收入最多的能达到千元以上。这种无围墙式的工作,深受广大妇女的欢迎。
年鸭绿江*员活动站授予王丹管理的果园沟社区服装零活加工服务站为“共产*员示范岗”,她的事迹曾在丹东电视台上播放,在年辽宁省“学雷锋、学郭明义”巾帼志愿服务工作推进会上,“爱心驿站”也就是志愿服务队被评为“省优秀巾帼志愿服务团队”光荣称号。年王丹大姐患病也没耽误服务站的工作,在手术期间,把工作托付给弟媳照管,还不时地关心询问工作情况。出院后,马上投入到工作中,继续为帮扶居民就业贡献力量。
在这个时期“爱心驿站”的创建,起到了缓解以至于解决失业下岗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的作用,使这些“”人员等困难群体,平稳地度过了困难期。“爱心驿站”的创建,拉近了社区与居民之间的感情,赢得了居民的信任,民生工作得到进步发展,促进了社区的和谐建设。(张金鑫)
丹东振兴区年离校未就业高校
毕业生就业工作全面展开
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是教育领域重要的民生工程,*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明确要求强化就业创业服务体系建设,提升大学生就业创业比例。年宏观就业形势面临多重压力,高校毕业生规模进一步加大,就业创业工作任务十分艰巨。振兴区今年负责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人,其中省内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人,省外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59人。根据市下发的这些名单,振兴区人社局全面展开年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工作。
一、精心组织、明确目标
接到市局下发的名单后,振兴区人社局相关工作人员立即对名单和相关项目进行整理,以会议的形式将此次工作内容和工作目标下发到各个街道办事处,为了加快工作效率减少传达误差,此次工作会议除要求街道办事处工作人员参加外也通知了各社区具体工作人员参加。并要求各街道办事处和各社区安排专人负责。以促进其就业为根本目的全面展开年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摸底工作。
二、推荐工作、促进就业
在此次工作中,振兴区人社局规定按照名单中的联系方式跟每一名大学生进行沟通,了解其就业情况,对于未就业的大学生了解其就业意向,同时向其推荐些适合的工作岗位。对于电话联系不上的情况要根据其家庭住址进行入户走访,进最大限度的帮助离校未就业大学生。
三、多部门合作、实名登记
根据市局返回的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的信息,振兴区人社局相关部门提前为信息中每一位大学生做好就业创业登记工作,并及时告知其需要办理就业创业登记证时需要携带的相关证件和手续。在完善系统的同时尽最大努力为未就业大学生提供就业服务。(宋慧娟刘晓丹)
凤城弟兄山三项举措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
弟兄山镇为有效破解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题,劳动保障事务所注重拓宽援助方式,加大管理力度,多措并举,在*策落实、供需对接、就业扶持等方面做好就业服务文章,最大限度拓宽就业渠道,大力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
一是强化*策落实。弟兄山镇结合自身实际,积极落实“技能人才培训福利计划”和“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双管齐下,组织有创业需求的高校毕业生参加职业培训或创业培训,提升就业、创业能力。为减轻大学生创业成本,宣传小额担保贷款*策,提高创业成功率。
二是搭建就业平台。弟兄山镇建立网上QQ群,推行就业帮扶新模式,开展网络招聘会,召集周边商家积极参与,目前,已有在册等级企业4家,提供人事行*、计算机维护、财务管理、后勤等各类岗位10余个。通过网络报名,参与求职的高校毕业生已有2人找到合适岗位。
三是开展实名登记。设立高校毕业生实名登记窗口,对有求职意愿的高校毕业生进行实名登记。对实名登记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开展至少一次电话询问或家庭访问,摸清就业需求,安排专人专职对其进行有效管理,实现全程跟踪服务,帮扶其尽早实现就业。(樊海云)
丹东合作区就业局五项举措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
高校毕业生就业是就业工作中的重点。今年以来,合作区就业局认真贯彻中央、省、市关于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优惠*策,采取五项措施,促进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
一是做好实名制信息登记。在高校毕业生报道期间开展实名制登记毕业信息,建立毕业生就业服务台帐。
二是开展就业跟踪服务。采取电话跟踪,登门入户的方式,为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提供*策咨询、职业介绍、职业指导等服务。
三是实施就业援助。对困难家庭高校毕业生等重点人群开展“一对一”帮扶,符合条件的困难家庭高校毕业生实行公益性岗位安置。
四是对有培训需求的,免费开展职业技能培训。组织开展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提升其就业能力,是高校毕业生参加到就业准备活动中。
五是鼓励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落实创业扶持*策,为有创业意愿的高校毕业生提供创业培训、创业指导、创业咨询等服务项目,为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提供良好氛围。(姜华民)
丹东合作区职业介绍工作出新招
为做好我区职业介绍工作,合作区就业局改变坐等企业、求职者上门工作模式,采取主动上门服务,搭建用工企业与求职者的平台。
一是加强与企业的沟通,及时掌握企业用工需求,及时更新企业用工岗位信息。合作区就业局安排专人深入各类用工单位广泛收集用工信息,建立规模以上企业信息库,重点加强对产业园区企业的跟踪服务,全面摸清各企业的用工需求情况,并在第一时间进行发布。
二是采取多种方式发布用工信息,为企业和求职者搭建平台,畅通信息渠道。通过举办各类型专场招聘会为主,充分利用信息网络,基层公共就业服务平台等手段,广泛发布各种就业服务信息,为各类求职者提供更加便捷的就业信息和*策、法规等服务。
三是打破以往企业招聘信息只在人力资源市场发布,将用工信息打印后下发给各乡镇、各社区(村)张贴,使用工信息延伸至基层,把就业信息、就业岗位、创业就业*策等送到家门口。
四是将前来求职的登记人员作为重点服务对象,通过单位信息平台,及时将招聘会信息发布。为他们建立与企业面对面沟通交流的机会,尽早获得就业机会。(姜华民)
丹东情系百姓搭建就业平台
帽盔山街道办事处红房一社区东起月亮岛,西到菊花山,毗邻鸭绿江畔,位于丹东市最繁华的万达广场附近。办公室在振兴区最大的小区知春园内,办公面积余平方米。管辖区内总人数人,失业再就业人数余人。
红房一社区劳动保障就业服务窗口为辖区居民提供优质、便捷的就业服务。我们配备了专用的电脑、打印机等办公设备,建立了统一的服务规章制度,“一次性告知单”贴在刚进门就能看到的公告栏内。我们社区以便捷的优质服务给老百姓提供就业*策扶持。
一、为进一步做好就业困难群体就业援助工作,帮助就业困难人员尽早实现就业,推动和健全再就业援助制度,加强公共就业服务。
红房一社区年初启动了为期一个月的“红房一社区年就业援助月”专项活动,并取得良好成效。本次活动以家庭贫困的未就业高校毕业生、残疾人和长期失业人员为主要援助对象,通过“逐户走访”、“一人一策”、“量身制定”等方式,向援助对象提供针对性较强的*策咨询、创业服务、职业指导和就业信息,确保其获得重点帮扶并实现及时就业。
在入户走访过程中得知我社区有一位女性肢体残疾人士,在交谈中我们了解到她叫崔世英,一家三口刚搬来三个多月,孩子在工业小学上学,丈夫是南方人,没有固定工作,因为她身有残疾行动不便,家里一切事情如做饭、打扫卫生、接送孩子等都是由她丈夫负责。她想通过开一家网店来缓解家庭的现状,但是苦于电脑操作不熟练,为此,我社区工作人员亲自上门对她进行电脑培训,很快她就能熟练地操作电脑了。两个月之后我社区工作人员帮助她在网上正式注册了一家服装微店——娃娃之家。“靠自已的努力生活着”,是她今生的梦想,现在我社区工作人员为她实现了这个梦想。我们希望通过宣传有更多人知道她,帮助她,也希望这种正能量能带动身边更多身残智不残的人们自立自强。
二、充分发挥职介服务单位的作用,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为全体求职者提供“以人为本”的诚信服务,使“春风行动”做到精心组织、周密部署。
1、春节过后,我市迎来了新一轮“招工潮”。为进一步稳定就业局势,在全市开展了“春风行动”等系列活动,我社区结合本辖区实际情况,开展了以“服务进城务工人员、帮助就近就业、扶持返乡创业”为主题的春风行动。
我社区劳动保障部门利用各种手段广泛宣传《就业促进法》、《劳动合同法》等具体内容,将*策措施和就业服务信息送到农村富余劳动力和进城务工农民手中。本次活动有31家企业参与,提供了60个就业岗位,有百余人参加了此次招聘活动,达成就业意向的有12人。
辖区居民李小姐刚失业不久,得知此次活动后来到现场,想找一份适合自己的工作。我社区工作人员根据李小姐的情况,很快帮她联系了天士力大药房,通过专业培训后,李小姐顺利上岗。她激动的说“能在家门口顺利找到这么一份合适的工作,这是我没想到的。”此次活动经过精心组织和认真实施,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2、为了进一步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今年5月,帽盔山街道办事处劳动保障所同各社区劳动保障站工作人员在知春园小区内组织了“搭建共需平台,促进创业就业”的专题招聘会。
早上9点,空气中还夹杂着丝丝的冷气,但参加招聘会的人员热情高涨,陆续来到招聘现场,招聘场内人头攒动,各个招聘信息前都挤满了人,更有老年人来为儿女打听工作岗位信息,现场有的在咨询、有的在与招聘单位签就业意向。本次活动共发放了就业宣传资料和劳动法宣传资料余份,辖区内有8家企业提供了招聘信息,有12个就业岗位,招聘20余人。
三、提升社区下岗失业人员的职业技能和就业能力,更好地促进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
为了给失业人员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帮助下岗失业人员提高就业本领和创业能力,更加熟练地掌握技能。振兴区劳动就业局每年都举办普惠制培训班,今年的面点培训得到了居民的好评。我们帽盔山街道办事处红房一社区有7名失业人员报名参加了此次培训班。
5月28日下午,培训班里坐满了学员,虽然外面的天气很热,但是每一名学员都认真地听老师讲课,并不停地记录着相关内容,时而,还有个别学员向老师寻问有关面点方面不懂的地方。这名老师是培训班专门聘请的专业面点师,面点课讲得非常好,内容详细易懂。使学员们听得热情高涨,每次都座无虚席。
这次面点培训班的举办是一场非常成功的惠民*策,使那些失业人员有了新的一技之长,无论是以后为家人做美味的面食,还是将来再找一份工作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培训结束后,我社区为4名学员联系到了面点师的工作。
四、扶持创业就业,为年轻人实现梦想。
1、我社区劳动保障工作人员在宣传创业就业信息时,80后小伙陈明来到社区咨询自主创业的相关优惠*策,通过交谈我们得知他在春三路有一个小型发廊,现在想扩大店面,但是苦于资金有限,社区工作人员了解后,积极联系上级部门为他争取了5万元的免息小额贷款。
在帽盔山办事处及社区领导的帮助下,终于完成了自己的梦想,如愿地开起了自己的大型美发店“不老美时尚发艺”。现在“不老美时尚发艺”里有6名美发师,他们也曾经是下岗失业人员,经过专业的美发培训,加盟到不老美时尚发艺。在这里他们能够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实现着他们的梦想,他们用最好的服务,专业的手法服务于群众。陈明本人创业后不忘回报社会。每周二他还为70岁以上的老人免费理发。陈明说:创业时候我得到过*府的帮助。现在我也应该回报社会;他还跟我们说,希望在下次社区扶贫时,为那些贫困的人捐些护发用品。
不老美时尚发艺像一缕春风,给我们爱美的女性带来了美的信息。我们劳动保障工作人员面对辖区内这样的小型企业在这样既能方便群众又能带动失业人员就业的单位,我们愿意成为他们的创业平台,也让他们随时感到*策的温暖。
2、红房一社区居民于婧,今年27岁毕业于辽宁中医大学。她学的专业是营养学。因为她的父母在我社区开了一家小饭桌,所以她多次到我社区咨询有无创业培训,以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成为父母的得力助手。今年红房一社区接到区劳动保障局开办大学生创业培训班的通知。这次培训班是针对于大学毕业后,还想创业的年轻人开设的。因此,我们第一时间就通知了于婧。区劳动保障局为了让学员学得轻松,学得愉快还对前来参加培训的学员提供免费的书、本、笔。
大学生创业培训是引导大学生投身创业的有力手段,是解决就业问题的有效渠道,希望通过授课以及创业者的切身体会,使大学生在创业能力、创业知识、创业*策以及创业经验方面都有所收获。于婧非常珍惜这次的学习机会,通过老师的课堂讲解,于婧认真的做好笔记,认真的看培训班发的两本书,在课堂上,她还和大家分享了她的创业步骤和创业想法。
通过这次培训,于婧将学到的经营理念运用到了父母的小饭桌中,使红太阳小饭桌的饮食有了新颖、独特、绿色、环保的特点。红太阳小饭桌的名气也在不断提高,除了提高大家的自身素质,更好地的发挥自己的长处,让他们有更好地创新思路,突出特色,务求实效。
自主创业,还要更好地带领周围的人们一起创业致富,培训结束后,我们红房一社区真心的希望她能够做到学以致用,能够大胆的走向社会,创造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
在上级部门的指导下,以创建充分就业社区为契机,加大劳动保障投入,深化业务理论学习,积极创新建全制度,规范流程,经过努力我社区已初步具备充分就业社区的标准,今后,我们会继续努力以促进培训工作与就业需求的对接,进一步加强下岗失业人员的就业技能,为就业援助事业贡献社区的一份力量!
丹东两轮趋动就业平台建设
大东街道办事处(以下简称大东)地处东港市中心城区,是东港市商品物流集散地,也是东港市人力资源集聚场所。素有“五多一少”现象:下岗失业人员多、流动人口多、乡进城人口多、外来人口多、海上滩涂经营人员多。国企、民企职工少。据不完全统计,现有下岗失业人员总数人,其中下岗人员人,失业人员人,新成长劳动力人,城镇其他未就业人员人。大东就业形势严峻,就业援助压力很大。尤其是随着城镇化快速推进、东港易居环境不断优化,区域优势吸引力不断增强,越来越多的人来东港谋生。大东就业问题越加突显。如何解决这个难题呢?大东的基本经验是,以两轮趋动就业服务平台建设,开创业就业援助工作新局面。
所谓的两轮趋动,就是以创建社区再就业基地为一个轮子,以引导群众创业为另一个轮子。这两个轮子齐转共同推动就业服务平台建设。创建社区再就业基地在大东起步较早。社区依托连辖区内的小微企业或其他服务网点,吸纳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就业。由此形成大东星网棋布的就业援助网络。翠园社区是大东也是东港市第一个社区再就业基地。辖区内老年公寓、老年康复中心、新育幼儿园、食堂饭店等实体,安置了下岗失业人员余人,大龄就业困难群体68人。社区还开办了农贸市场,设立固定摊位余个,安置下岗失业人员余人。其他9个社区再就业基地分别依托手工艺品加工厂、服装厂、制药厂、机械厂、针织厂、纸箱厂等小微企业安置了大量的下岗失业人员,缓解了大东就业压力。社区再就业基地也是创业者的熔炉和孵化器,培训出了一大批创业者。下岗失业人员在就业基地里边工作边学习、学技术、长才干、为自已创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大东在启动社区再就业基地这个轮子正常运转的同时,引导群众创业的另一个轮子在贯彻落实国家以创业带动就业实践中也启动了。
大东经历了上世纪八十年代改革开放初期个体户创业潮,大办街道企业和下海经商潮,大东都有过辉煌的业绩,借鉴这些有益的经验,在当今创业的新时代,通过各种途径让每一个有创业意愿的人都有自主创业空间,让创业潮凶涌澎湃,让自主发展精神蔚然成风,让辖区群众借助改革*策优势来创立起自己的家业,积累了自己的有形资产和财富。大东采取各种举措,来激发居民的创业致富的动力,让每家每户都有创业激情,让越来越多居民投身于就业创业实践。
宣传动员,舆论先行是解决就业创业的前提条件、在文化多元,思想复杂,众说纷纭的状况下,人们的就业观念鱼龙混杂。有人迷茫,有人彷徨,有人举棋不定,有人无所适从。舆论导向势在必行。大东把宣传动员就业创业的过程,作为统一思想,转变观念的突破口,为就业创业铺平道路,让群众创业富民之本,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动力源泉成为共识。
在驱动社区再就业基地和以引导群众创业这两个轮子过程中,大东采取了四项措施:
一是大张旗鼓宣传营造就业舆论氛围。让就业舆论宣传进社区、进入家庭,人人清楚明白,入心入脑。形成人人想创业、户户谋就业、人人关心创业、人人支持创业、人人爱护创业、人人渴望创业的局面。大东在宣传动员形式上即有声势浩大、场面壮观、给人强烈印象的广场分布会、展览会、张贴标语宣传单、出动宣传车、秧歌队。也有润物细无声的入户宣传、面对面答疑、举办报告会、座谈会,散发创业优惠*策宣传单等,大东共举办宣传动员活动三百余次。宣传动员引起了轰动效应达到了共鸣效果。
二是典型示范,用榜样的力量鼓励群众创业。大东先后树立创业典型52个。一个典型是一面旗帜,指引千万群众比学赶帮、共同创业。一个典型是一颗火种,播撒着希望之为,形成燎原之势,就业创业如火如荼。新华社区创业先进典型、银桥汽车美容装饰店老板刘钰,是一名80后大学毕业生。她自主创业,扩展了自己的一片天地,并为失业的兄弟姐妹创造了重新就业的机会,让他们有了生活的奔头和希望。刘钰的创业初衷是“如果我自己能吃饱饭,那我得尽量让别人也能吃饱饭”。创业初期,她的生意冷清惨淡,没有人瞧上这个不起眼的小店,更瞧不起这么个*毛丫头。在东港这么多家汽车美容行业竞争,刘钰很弱势。但她始终怀着感恩社会的心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坚守为人民服务的,诚信经营、科学管理,真诚对待每一位顾客。一天大雨倾盆,刘钰正要关门下班,外边急匆匆来了一位年轻妇女,她焦急地对刘钰说,她的车子熄灭了,怎么也启动不了,车上的孩子哭闹不止,请求刘钰帮忙修车。刘钰闻讯二话没说拿了工具来到汽车抛锚处。在大雨中,刘钰钻进车下,趴在水中,检修汽车。排除故障后,车主万分感谢。刘钰以全心全意的服务和高超的技术赢得顾客的信任。生意兴隆。效益信增。随着经营规模扩大,刘钰先后招聘了30多名的下岗失业职工到她的店里工作。以自己创业之苦换回下岗失业就业之福。育才社区创业先进典型马学伍是一位退伍*人。他的创业之路充满了艰辛,他创办了一家商贸公司,开办之初,苦、难、累超乎想象。他说没做过生意的人是体验不到的,白天他考察市场,寻找商品销路,运筹货源。晚上他分析研判销售营销策略,计算销售成本。就这样日以继夜,废寝忘食,凭着吃苦耐劳精神和不屈不挠的毅力,在如战场的商场中摸爬滚打,练就了经商好功夫。他的公司越办越好。经社区搭桥,他雇佣了6个下岗职工。他带领这6名下岗职工,把商贸公司经营得如日中天。他正在扩大公司规模和经营范围,带动更多的失业人员共同致富。大东树立了刘钰,马学伍等一大批创业典型,引起了连锁反应。大东涌现出60名创业标兵,呈现出一马当前万马奔腾气势,迎来了百花齐放、万紫千红的创业局面。
三是不折不扣地贯彻执行*的“以创业带动就业”的战略布署,在落实抓细上下功夫。大东成立了以*委为书记、办事处主任为组长的领导小组具体领导就业创业工作,并设立办公室,明确分工、各司其责、通过合作,确保工作达标。大东设置了就业创业服务窗口,为创业者提供项目开发、项目推荐、*策咨询、办理小额担保贷款等一条龙服务。将上级创业扶持*策和措施完整传达到每位创业者,并为其提供全程指导帮助。组织辖区内有创业愿望人员参加培训、引导、扶持他们积极创业,增强其创业本领。建立了接受创业服务人员数据库和台帐、新增创业人员数据库和台帐。优化了创业环境,打造出就业创业平台。
四是让两个轮子相互促进,良性循环,成为就业创业内生动力。一大批成功创业者,其经营的经济实体发展到一定规模后,就成为社区再就业基地。吸纳了许多下岗失业人员。这些下岗失业人员经过基地磨练,学得了技能,增长了才干,有一部分人自己创业。就这样循环往复,两个轮子互动,激活了创业机制,真正实现了以创业带动就业。
实现社区再就业基地和引导群众创业这两轮子促进就业援助工作取得了丰硕成果。大东十一个再就业基地安置下岗失业人员1人,自主创业人员人,以创业带头就业1人。大东创业实体大幅增加,创业活动显著增强,创业服务体系更加完善,创业带动就业倍增效应充分释放。
大东实施两个轮趋动就业援助工作有三点启示:
一是要下苦功夫,费大力气,细致入微抓好工作。就业创业援助工作繁重,困难,不能懒惰,怠慢,更不能不作为。要践行三严三实,常抓不懈,久久为功。
二是要审时度势,以问题为导向,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总结新经验。取得就业创业援助工作新成效。
三是要以创新精神,引导就业创业。
专注就业服务民生丹东市就业局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