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12月
丹东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成立。
年4月
经省*府批准为省级高新区。
年8月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东北地区深化改革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中发〔〕37号)明确提出了支持丹东高新区创建国家级高新区。
年,高新区紧紧扭住项目建设这个战略基点逆势而上,投资万元以上重点项目开复工9个,开复工率达到%;新开工“飞地经济”项目7个;新签约项目7个,其中工业项目占比87%。全年在谈项目达到27个,完成包装项目10个,包装总投资额15亿元,其中6个签约项目将于年4月份陆续开工建设。目前,园区招商引资与项目建设工作正在形成谋划一批、建设一批、竣工一批的梯次发展格局。项目建设创新高
疫情期间,帮助3家企业获得第Ⅰ、Ⅱ类医疗器械生产资质,3家企业列入国家、省重点防疫物资生产企业名单。天增祥生物科技的“辽东特色生物资源高值化利用技术研究及产业化”等项目获批“辽宁省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专项资金年度第一批计划”,中科智安光电的甲烷、CO传感器智能检测模块研发项目获批年度辽宁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招商引资出新招
与辽宁联通5G+工业互联网联合创新实验室签约,推动新东方智衣智慧仓库建设。采用“云签约”方式,成功引进丹东*生科技防护产业项目。营商环境焕新貌
推进落实营商环境“四大行动”,建立完善项目管家制度,及时帮助落地企业解决困难和问题百余个。完善科技创新平台及配套设施建设,积极搭建投融资平台,推动园区内闲置土地和闲置厂房“腾笼换鸟”。“人人了解招商引资、人人支持招商引资、人人参与招商引资”的浓厚氛围正在形成。扬帆起航正当时
年,丹东高新区将继续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全力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努力打造全市高质量发展的示范区、科技引领先导区、改革开放的新高地。把握“一条主线”
即创建国家高新区工作主线。
围绕“以升促建”工作主线,坚持“又高又新”和“二次创业”战略格局,积极对接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力争到年,园区自主创新能力进入全省先进行列,实现营业收入50亿元。到年,产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及区域经济发展的长期竞争优势明显增强,实现营业收入亿元。坚持“两轮驱动”
即产业发展、科技创新双轮驱动。重点打造四大产业版块,即优先发展防护纺织产业、重点发展生命健康产业、积极推进*民融合产业、稳步推进高端服务产业。以优纤科技“尼龙66”产品项目、“尼龙56”产品项目为龙头,拉伸产业发展上下游链条;以满药产业基地为核心,完善满族医药产业链条,深度开发满药地道药材食药同源系列产品;支持利用新技术开发海洋资源和特色农产品深加工项目;积极发展医用辅具、医疗器械生产等生产性服务业;提升高校院所科技成果落地转化支撑力;加快推进高端服务业成为重要的主导产业。加快产业系统化、集聚化。年将实施中科育成中心平台建设提升项目、纺织服装企业5G+2工业互联网联合创新实验室项目、丹东特色农产品研发中心等一批平台项目,培育一批“雏鹰”“瞪羚”和领*企业,支持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联合建设中试基地,提高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成效。明确“三个定位”
即把丹东高新区打造成为“体制机制改革先行区”“创新创业引领区”“产城融合示范区”。深化“管委会+公司”体制,引导工作力量向经济发展一线聚集。推动创新创业要素向高新区集聚,持续增加创新创业投入,构建“智造—信息服务—文化创意”完整的创新生态体系。全力打造生态宜居城区、科技创新中心、时尚服装中心、生命健康小镇等新业态多点布局的功能综合性园区,推动人口和产业在功能区集聚。实现“四个突破”
即营商环境建设、基础设施完善、扩大开发开放、民生事业发展实现新突破。深入开展“四大行动”,推行重点*务服务事项“一窗通办”、帮办代办机制、“好差评”制度,叫响营商环境的“高新品牌”。明确功能定位,突出特色和优势,把集约土地、节能环保、绿色增长放在突出位置。围绕产业、项目、企业需求,积极吸引更多人才来高新区就业创业。以建设创新、绿色、智慧的高品质园区为目标,运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全力推进智慧园区建设,争取早日实现高新区“数字蝶变”。↓这里是祥瑞凤城↓
↓这里是元宝区丹东百年开埠发祥地↓
↓这里是魅力之城振兴区↓
↓这里是振安区:上风上水紫气东来↓
↓这里是中国海角东港↓
↓这里是鸭绿江畔仙境宽甸↓
李旭东记者/刘作庆编辑/何婷婷
责任编辑/郑定成张丽娴编审/王鹏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