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东市简介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让克里夫教授的六封信生活的一次
TUhjnbcbe - 2021/5/20 18:02:00

(图片:加拿大拉瓦尔大学。选自网络)

让-克里夫教授的六封信

这是我生活中的一次“奇遇”。

因为那次“奇遇”,改变了我后来的整个生活。

-------摘自个人手记

年深秋的一个夜晚,我独自在教师宿舍,经过一阵子奇思妙想之后,写了一封信,要寄给一位叫让-克里夫的教授。

这件事有些“荒唐”。在一本介绍加拿大有关矿业大学的书附录资料中读到这个人,只留着一行字:“让-克里夫,历史系教授,研究课题:法国近代人物与城市区域变迁”。那时我留校任教,担任开设欧美近代史课程,正好完成一篇法国大革命丹东*研究的论文,萌生出一个想法,想把自己的论文翻译成英文,寄给这位教授交流,年代正值中国改革开放开始走热,有了一些对外交流的活动,我也有一种“狂热”的心态,希望有机会和国外学者联系。不过,对自己的想法也很有质疑,这只是在一本翻印的小册子附件里提到的一个人,与他不相识,毫无关系,真假不清楚;近代法国近代史研究问题很多,方向可能也不尽相同;再说翻译英文也不是自己的长项,似乎这个举动不大可能。

没想到的是两个月以后收到了他的来信。他在信中说:

“------亲爱的南,你的信对于我来说是一个惊喜,这是我认识的第一个中国朋友,感到很高兴。------我对你为什么选择联系我,如何找到的联系方式,还有对课题的了解等,都感到兴趣。让我告诉你,我的研究方向是法国近代人物与城市区域变迁,和你的论文写作方向接近。很乐意和你展开交流和学习------”。

信封里还寄回了我英文论文的复印稿,他帮助修改了里面英文错误的句子。

收到信后,我兴奋不已。立刻写了一封短信,希望能得到更多的帮助和交流。

很快,又收到了他发来的第二封信。信中有他摘录的国外丹东研究的论著观点文章和有关研究资料,不仅有英文的还多了法文的。他在信中说:

“------从我查到的资料和研究看,你论文的观点确乎有自己独到的看法和观点,如果能有充足的资料加以说明,会有很好的立论------。”

这样的评述对我来说是极大的鼓励,没想到一个无意中的举动带来了这样的奇遇,身边就像突然出现了一位学术导师。说实话,留校任教以后,我正为职称评选和前途担心,从这位教授的口中,似乎让我看到了那篇论文可能带来的机遇。于是,开始从他提供的资料中寻找论据,这些资料足以让论文的价值大大提高。那段时间,还很有幸认识了国内法国史研究的几位著名学者,得到了杭州大学著名法国近代史,丹东研究学者楼均信教授的指导和帮助。很快我的论文就完成了,立刻投到国内史学研究的杂志上。不过论文迟迟没有被采用。杂志社没有解释直接的原因,我猜测可能是研究的方向太偏,自己也毫无知名度,自然上稿的可能性就小,感到很灰心。

接着,我的评职落榜了。那段时间,生活走向了低潮,和这位“奇遇”的教授联系也中断了。我的专业课在学校不是必修课,只是补充式的“选修课”,供学生选读。社会上正掀起了“下海”之风,人们纷纷经商赚钱,大学里一些教师也做了这样的选择,我的情绪波动很大,心动不已,想要放弃教师这职业,寻找一个世俗好混的工作。

没想到这时候,让-克里夫寄来了一封“法国近代史国际研讨会”的邀请函,邀请我参加在加拿大举办的会议,还说希望有机会到他的学校看看。我很感动于他的热情,但是一切似乎都不大可能,首先是参会经费问题,是否办到签证,像我这样的专业,学校也肯定不会同意。想想自己的论文也没有获得杂志认同发表,觉得一切都不可能实现,加上心思已经不在专业上。我回了他一封信,把上面的实际情况都说了,还特别强调了自己的学术水平有限,表示歉意和感谢。我没有勇气说出自己准备改行的意愿,为了表示感激和友好,我专门发了一张个人的生活照,心想专业上不行,或许可以做一个朋友。我继续寻找新的工作机会,把事搁到了一边。

冬天很快来了,记得那个冬天从来没有雪的城市,竟然落下了雪,我在艰难地情绪中度过,没有定型的生活,甚至感到苦恼。圣诞节前一天,我没想收到了让-克里夫寄来的节日贺卡,打开一看大吃一惊。除了他亲笔写的几个字:“圣诞和新年愉快,”还有一张他用电脑复制的合影照片,中间是那个历史人物丹东,自信地目视着前方;左边是我,用一只手指着丹东的鼻子,嘴里说着一句话:“此人好坏各一半(这是我论文的观点)”;右边是让-克里夫本人,他盯着我,嘴里说着“赞同专家意见。”整个画面滑稽幽默,我一下子笑出了声音,接着脸涨的通红。这位教授的圣诞贺卡,像是狠狠拍了我的肩膀一下,不知道是意外还是震动,觉得自己有一件事没做完,必须完成它,就是还未正式发表的论文。我仔细看着让-克里夫的照片,第一次见到本人,出乎意料的是,他的年龄不过就是三十六七岁,一脸笑容充满着阳光,最多不过大我两三岁。那几天我的心情发生了变化,没心思再去找工作,新年大家出门去拜年,我却一头栽在电脑前,有一种说不出的兴奋感,修改着那篇论文。从查阅资料到理解各种观点,论文写作的品质提高了,完成论文后,很有信心地投到了要求更高的学术杂志。

这次论文发表了,得到通知后,我立刻想到给让-克里夫教授写信。在信中,我说在你的指教和提供的资料帮助下,论文终于获得认可得以发表。我寄去了发表的翻译版论文,除了表示感激以外,还表达了自己的心愿,希望有一天能见到教授,还说真想做他的学生,攻读博士学位。事实上,在当时的情况下,文科教师出国留学几乎是零机遇,我很清楚,根本没有资金提供,即使有也是校际交流的。我对能认识让-克里夫教授,已经很满足了。

几个月后的一天,系秘书递给我了一封厚厚的挂号信,信封里有一份博士学位申请表格和学院介绍,还有让-克里夫留下的一封短信,他在信中写到:

“------从第一次收到你的论文,我已经注意到你的工作和努力,祝贺论文发表。我已经把你的论文推荐给学院学术委员会,并表达了我的意见,希望能够提供你一个攻读博士学位的机会,也很乐意作为你的导师,共同学习和研究。-------不过,我郑重地提醒你,这样的申请在学院是没有过的,希望我的尝试努力能获得校方的批准-------。”

我一个个字细读了几遍,读的满头是汗,让-克里夫像是一个火车头,拉着我一个站一个站地前进,给了我信心,伸出车窗,让我看到的视野变得越来越宽。我感激他,又不明白为什么他会这样,内心只剩下勇气了。

更没想到的是,年的初夏,我收到了让-克里夫的第六份信件,打开一看,豁然留着他写下的几个字:

“------亲爱的南,让我高兴地通知你:你已经被正式录取为‘近代法国城市与区域变迁研究’年年度秋季博士研究生,我将是你的研究导师------。真诚地祝贺你,期待你的到来。”

信封里还有两个附件材料:一是攻读“近代法国城市与区域变迁研究”博士学位的录取通知书;二是提供申请办理签证的学院奖学金证明。

读着信,我的手都颤抖起来,就像从梦中彻底惊醒,几乎怀疑我的眼睛,我竟然在“零机遇”中获得机会,如同中了大奖。晚上躺在床上,当我的心慢慢平静下来回想起整个过程,发现这一切,都是由于让-克里夫教授的默默支持和帮助,是他把我从迷茫和失望中拉起来,又带到光明前程的路上,我在深思着,对于一个来自西方的人,对待一个完全陌生的中国人,他为什么会有这番无私相助的情怀呢。

本应该可以办理签证出国了,由于当时不了解情况,出了一个小小的笑话。因为赞助奖学金写着两千六百元为第一学期,我错认为这个费用无法支付整个读书期间的开销,故没有敢去北京办理签证。还给导师留言,说明了自己的担心。第二年我再次收到了录取通知,奖学金增至三千元。这一年,同校的理科学生办签证从北京回来告诉我,按照我第一年的费用支持,早就可以拿到签证了,因为只要获得第一学期赞助即可。我豁然醒悟,年,很顺利地拿到鉴证。

年的圣诞,我踏上了前往加拿大留学的路,穿越蓝天白云,看到了清新美丽的国度,我如同再次步入梦中。

圣诞节那天,导师邀请我到家做客,书架上摆放的相框里,还留着他曾经寄给我的那张照片原件。他开玩笑说:“你喜欢我对照片的处理吗。”我红着脸不停地点着头说:“喜欢,喜欢,太幽默可爱了。我怎么是‘专家’呢,是你的学生”。当问起我们相遇的那段经历时,让-克里夫笑着说:“你把一篇论文寄给一个异国的陌生学者,这需要很大的决心和勇气,我应该帮助你,实现你的愿望,学术是世界的,我乐意这样做。”他告诉我,学校里文科类的奖学金申请是非常困难的,他也是第一次尝试,让-克里夫举起酒杯说:“祝贺我们的好运气。”听着他的话,我不知道该如何回答,只是不停地说:“谢谢”“谢谢了”,眼眶里溢出了水。

这件事已经过去很多年了,想起那次“奇遇”,让-克里夫就像给我生活的未知数,加了一个有效数字,从一到十地往前走,让我看到了自己存在的价值,找到了自己,从生活盲目的低谷中走了出来,实现了远飞的梦想。

前两年的一天,我在大学图书馆查找资料时,无意中读到中国学术界研究(代表性)论点综合汇集,在关于丹东研究成果论点的词条里,有一段话提到了我的名字,写到:

“作为国内学术界有代表性的三种论点,他关于丹东的评价,是三种论点中的综合性表述,即,‘强调丹东身上存在的两面性,严酷的一面和温和的一面,应该是作为评价他一生的基本要素’------”。

没想到若干年以后,当年那篇只是想为职称而作的论文,获得了这样好的评价。我又想到了让-克里夫教授,如果没有他的鼓励,一次又一次的帮助,没有他提供的资料,那篇论文早就流产了。现在,我在加拿大生活近三十年了,和这位曾经帮助过我的教授联系也很少,但是,他是我一生永远不会忘记的一个引路人……我生命中的一位导师。

(*丹东:法国大革命史最具争议的历史人物。)

作者:郑南川,旅加华人作家。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让克里夫教授的六封信生活的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