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批准《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规划》实施十年来,沿海经济带开发建设取得较好成绩,但也面临较多问题。辽宁沿海经济带具有较为显著的湾区特征,亦有较好发展基础。确立以大连市为核心,环渤海北部湾区一体化发展的目标导向,加快辽宁沿海经济带向湾区一体化转型升级势在必行。
从*策导向看,北部湾区一体化是承接国家战略的重要载体。在东部沿海弓型发展布局中,中有杭州湾经济圈,南有粤港澳大湾区,北有环渤海湾区,以加快环渤海北部湾区一体化推动湾区一体化,有利于形成南北中均衡、陆海统筹的发展格局。北部湾区一体化是突破整个东北区位瓶颈的关键环节,有利于打造对接京津冀的战略支点,形成东北振兴的龙头。一体化有利于发挥大连核心城市作用,优化沿海城市群空间格局,支撑沈阳大连融合发展,增强辽中南城市群发展动能。一体化有利于整合大连金普新区、保税港区及辽宁港口群等优势要素,构建中蒙俄欧经济走廊与中日韩自贸区对接的桥头堡,瞄准自贸港发力,破局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建设。
从问题导向看,北部湾区一体化是推动改革创新的有效途径。当前,湾区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沿海六市布局分散,都市圈缺乏向心集聚,大连的重心长期积压在金州以南,无法发挥核心城市带动作用。二是海洋经济发展缺少统一战略、规划和行动方案,辽宁省海洋经济总量、占GDP比重等主要指标全面落后。三是沿海经济带管理体制落后,一体化程度较低。现有体制机制不能适应创新驱动、开放发展需求,针对海洋产业、港口经济、海洋科技、*民融合、都市圈等重点环节仍缺乏具体举措及协同机制。城市间协作机制、联席会议制度松散,在关键领域达成的一体化*策措施寥寥无几。产业园区同构明显,协同不足,内耗严重,导致传统产业升级缓慢,现代服务业发展滞后。没有建立统一的要素市场,内部互联互通不足。四是土地利用粗放,生态环境破坏严重,海岸带综合管理水平较低。推进湾区一体化,将是一把破解上述问题的“金钥匙”。
从需求导向看,北部湾区一体化具备良好基础和条件。从近期中央出台的支持东北振兴的*策看,培育发展以中心城市为核心的都市圈,正在成为国家支持东北振兴的重要抓手。从经济实力看,辽宁沿海经济带经济总量由年的亿元上升到年的亿元。大连的占比由54%上升到近60%,大连、盘锦经济总量翻了一番,盘锦预算收入翻了两番。从改革开放看,辽宁自贸区大连片区和营口片区运行,长兴岛口岸开通、太平湾规划获批,辽宁港口集团战略重组等,将在开放经验的积累创新和体制机制的变革重塑方面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推动湾区走在东北改革开放最前沿。从核心城市作用看,大连的科技资源、创新能力、国际化水平和城市综合服务功能在东北地区独树一帜。其行*管辖范围占辽东半岛70%,具备较为充足的腹地纵深和回旋空间,为大连发挥辐射带动作用奠定了厚实基础。
综上,就推进环渤海北部湾区一体化发展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打破行*界线,统一规划,形成一体化区域治理模式。在辽宁省层面,通过立法划定湾区范围与核心区,形成一核心(大连都市区)、五节点(营口、丹东、盘锦、锦州和葫芦岛)、多圈层(县级城市)的都市圈区域治理模式,以法律形式明确跨区域治理机制的规范运行。进一步完善联席会议机制,定期召开*府峰会,成立专门落实机构,具体处理峰会确立的重大事项,统一推动湾区招商引资。成立市场化的区域规划协会,统一制定区域发展规划及重点专项规划,规范空间开发秩序,形成一体化的空间治理体系。建立统一决策、执行有力的协调机制,各城市根据财*收入合理分配投票权重,建立协商议事机制。大连市要建立服务湾区的机制,安排专门机构、拨出专门经费,服务湾区建设,为湾区企业、居民提供优质投资环境、服务环境和人居环境。推动六城市分工协作、错位发展。大连市要加快长兴岛和太平湾破局发展,以石化、造船等为主导,形成大型临港产业集群。加快营口沿海产业基地建设,逐步建成大型临港生态产业区。加快盘锦辽滨经济区建设,重点发展光电、合成橡胶等产业。依托沈大交通走廊和大连、营口、盘锦等重点城市,建设好各类国家级、省级开发区。
以大连都市圈为核心,加快湾区城市空间整合。通过行*中心、港口、制造业北迁等举措,分阶段推进大连都市圈空间重构。一是以国家级金普新区为重心,以长兴岛临港经济区转型、太平湾“东北新蛇口”建设为支点,推动大连市内部行*区划调整。二是以大连市区为核心,以营口、丹东全域、盘锦中心市区及鞍山部分县(市)为基本框架,加快构筑大连都市圈一体化发展的城市网络。三是将六城市纳入一体化范畴,构筑全方位新型湾区协同发展机制。
以港口集疏运体系建设为引领,加快湾区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以港口和机场两大枢纽为重点,以跨海通道为战略支撑,以构建环渤海大湾区“一日生活圈”为目标,推进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共享。加快大连港及营口港、丹东港不同港区空间优化和功能错位发展,形成港口发展与临港产业集聚的良性互动。支持大连金州湾国际机场建成环渤海北部湾区的国际性枢纽机场,提升北部湾区在中国北方的门户地位。前瞻性做好渤海跨海通道建设的前期研究和战略应对,加快环渤海沿岸高铁建设,探讨开通沿岸城市邮轮航线、客滚航线,构筑湾区多维度、多极化联系网络。
以构建统一要素市场为目标,加快湾区公共服务一体化。统一以大连为中心的北部湾区沿海城市电话区号、打破各地户籍分割,取消各城市间的跨区税费,促进人才、资金要素自由流动,加快公共交通、科技、医疗、教育等公共服务均等化,提升核心城市集聚辐射效能。在辽宁沿海经济带*协论坛、*府联席会议基础上,探索创新更有效的一体化体制机制,乃至尝试大连主导下的行*区划突破,让大连成为真正具有带动作用和主导功能的核心城市。
创建东北亚海洋中心城市,引领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以大连创建东北亚海洋中心城市为引领,以建立现代海洋产业体系为目标,实施产业高端化战略,加快发展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争创国家海洋高技术产业基地,建设国家海洋经济创新发展示范城市,带动区域经济转型升级,为辽宁和东北全面振兴提供新动能。
以湾区经济一体化为牵引,培育创新发展新空间。制定湾区创新发展战略规划,持续推进湾区产业结构调整和空间布局重组。打造有利于创新的空间结构,实现产业链、创新链、资本链的深度融合。打造湾区创新平台,加强网络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孵化平台建设和高校、科研机构的直接合作,有力促进产学研一体化融合。
创建国家级*民融合示范区,实现重点领域突破。
辽宁沿海北部湾区是我国海**事装备的核心生产基地之一,要以现代化船舶制造为核心,积极创建国家级*民融合示范区。建设环渤海北部湾区*民融合发展协同中心。提升*民融合公共服务水平,优化*民融合营商环境,健全监管制度。设立湾区*民融合金融服务中心,提供多渠道金融服务。联合*民企业及科研机构,打造一体化的创新网络。
以湾区一体化为载体,打造对外开放新前沿。把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重点放在投资环境优化、综合服务水平提升、体制机制改革创新等关键环节上。以辽宁自贸区大连及营口片区、大连金普新区加快建设自贸港为抓手,以中蒙俄欧经济走廊建设为契机,将环渤海北部大湾区作为东北“一带一路”桥头堡,形成东北亚开放合作高地。建立面向日本、韩国、俄罗斯、蒙古及东欧各国开放合作的工业园区,推动产业投资、经贸联系和物流通关。
加强陆海统筹,打赢渤海综合治理攻坚战。将陆源污染源排查及海上风险源监控结合起来,采取一体化的生态环境治理手段,标本兼治。贯彻落实河长制、湾长制,六市联动加强对生态脆弱性的保护,对重点污染区、滨海湿地开展生态修复工程。努力将环渤海北部湾区打造成海碧天蓝、湾美鱼肥的*金海岸,中国北方海洋休闲旅游地和避暑首选地。
作者:王启尧
全国*协委员
大连市*协*组书记、主席
本文刊登于《中国*协》年第01期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