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万里长城是世界上修建时间最长、工程量最大的冷兵器战争时代的国家*事性防御工程,它始建于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秦朝统一中国之后联成万里长城。汉、明两代又曾大规模修筑。其工程之浩繁,气势之雄伟,堪称世界奇迹。年12月长城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山海关长城、嘉峪关长城、八达岭长城……一座座长城耳熟能详。
在我国众多的长城中,有一段长城特别低调,上世纪九十年代才被发现,距离朝鲜一步之遥,它就是明代长城最东端的起点“虎山长城”。
在我学生时代,我们的教科书里都将万里长城的东端起点写作“山海关长城”。其实早在《明史·兵志》中就曾有记载:“终明之世,边防慎重,东起鸭绿,西至嘉峪”,即明确明长城“东起鸭绿江,西至嘉峪关”。
将车停在虎山长城停车场。从停车场出来,路旁有场石碑——滨海公路起点。
原来这就是辽宁滨海公路的东起点!据悉,辽宁滨海公路是中国最长的沿海公路,全长公里,东起丹东境内的虎山长城,西至葫芦岛市的绥中县,将辽宁沿海6个省辖市、7个县级市、4个县和21个市辖区连接起来,还将辽宁的个旅游景点串联在了一起。
虎山长城位于丹东市宽甸县虎山镇村,修建在险峻挺拔的山上,犹如一条巨龙盘卧在鸭绿江畔,守护着我国的边疆。
粗犷的“虎山长城”石牌横放在景区外广场上;后面高耸的望楼古色古香,相当宽敞,左右两侧建有钟楼、鼓楼;远处山上是依稀可见的烽火台。
虎山原名马耳山,因两个并排高耸山峰,状似两只竖立的虎耳,亦称虎耳山。在山脚下看虎山的全貌,很像一座睡着的观音,也是景区的第一个景点“睡观音”。
穿过望楼,乘坐景区观光车至虎山北坡。眼前有座过街城楼,共五层,其中主体三层、箭楼两层。整个楼体以灰色、红色为主,给人以雄浑的历史韵味。
从过街城楼上楼,便是爬长城的起点。
站在过街城楼上眺望远方,卧在虎山上的长城蜿蜒盘旋而上,气势壮观。
沿坡路而上,前面不远处是九号空心敌楼。
空心敌楼是骑墙的墩台,高于古城墙之中,有双层的,也是三层的。守城兵卒可住在里边,并可存武器装备、子弹等。
穿过九号空心敌楼不远,就是八号铺房敌楼。
八号铺房敌楼共两层,底层空间开阔,四面均有窗口;顶层筑有一座铺房,古时供戍守长城的兵卒临时遮风挡雨。
盛夏时期,长城两侧树荫浓密,凉风习习,真是块宝地哦。
途经七号空心敌楼。
在七号空心敌楼处遥望五号铺房敌楼。
六号墙台是古时守城士卒巡逻放哨的地方。
从六号墙台远眺,五号铺房敌楼高高在上。回首张望,过街城楼和之前走过的敌楼都已掩映在崇山峻岭中。
行走在长城的石板路上,欣赏着沿路虎山长城内外的风光美景。
四号墙台是一个长宽均8米的平台,墙上有垛口和射孔、通风孔等。
顶着烈日,脚踏秀美的山峰,一路不停歇地攀爬至四号墙台——为自己点赞!
往上是一段非常陡直的级步行台阶,一侧贴着虎山山体、一侧装有铁栏杆的悬崖,回头看时感觉头晕目眩。
再向上是一段连着一段陡而直的长城步道。
顾不得欣赏沿途的美景,一鼓足气爬上虎山最高峰的三号空心敌楼——长城最北第一烽火台。
敌楼内的楼梯相当狭窄,仅容一人行走。
硝烟散尽复登临,江山依旧美如斯。站在烽火台上举目远望,江城丹东的高楼大厦及鸭绿江大桥映入眼中,烟波浩渺的*海依稀可见。
回首北望,阡陌纵横,屋舍俨然,滨海公路绕过虎山脚下沿江而过。
景区望楼、过街城楼仿佛就在眼前。
江的对面即是朝鲜的于赤岛和古城义州土地,远眺“朝鲜八大景”之一的朝鲜统*亭。
中国虎山镇村与朝鲜的集体农庄,建筑布局风格迥异,耐人寻味。
下烽火台就是二号墙台。
真是上山容易下山难啊。陡直的长城道让小腿肚直打颤。
穿过二号墙台向下,就到了虎山长城的起点一号墩台——邦山台。
墩台上的古炮诉说着曾经的辉煌。墩台下据说是把守长城的屯兵处,墩台旁则有一尊身披战袍、挥手扶剑的将*雕像,这就是督建虎山长城的辽东副总兵韩斌,他对当时辽东的稳定作出了重要贡献。
虎山长城始建于明成化五年即公元年,当时的主要作用是为防御建州女真人的侵扰。努尔哈赤称王后,为了保住其的“龙兴之地”,下令将包括虎山长城在内的大部分辽东长城拆除掉。历史用岁月的长河湮没了它。上世纪九十年代,丹东人又锲而不舍地重新修建了它,作为中国万里长城的龙头,终于又昂首嘶鸣,一飞冲天。
从虎山长城下来,长城脚下的界河就是著名的“一步跨”,也是虎山长城景区的一个景点。
“一步跨”是中国距朝鲜水陆最近的地方之一,因最近处一步就能跨到朝鲜而得名。
中朝边界划分,不以鸭绿江主航道中心线为界,而是以河岸为界。在鸭绿江中,只要不上岸,就不算“越境”。鸭绿江中的岛屿大多数是朝鲜的,不少就位于主航道中国一侧。由于分支河道长年淤积,个别地方只剩下一条小沟,距离只有“一步”左右。
因为是中国最大的边境城市,又是临近朝鲜这个神秘的国度,所以在虎山长城内“一步跨”格外闻名,成了游客必到的景点之一。
杨金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