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文中图片可放大浏览
提起广升大院,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兴隆街天增胡同的边上还能看到。后来,修了天增商场那一片住宅,广升大院就彻底看不着了。广升大院最早临兴隆街的,是一栋两层加阁楼的房子,非常漂亮。在当时一片平房的兴隆街上,可以算得上是鹤立鸡群。那广升大院是怎么来的呢?据出生在广升大院,今年已经八十多岁的曹安生老先生回忆,广升大院的房主是一个姓费的广东人,因为在朝鲜有工程挣了钱,才在安东盖了这一片大宅子。后来因为战乱,费姓人家迁回广东,就找到了曹老先生的父亲从河北到安东来照看房子。年3月8日致清国安东海关代理税务司巴伦
廣昇修建堤坝码头预算单
原件藏于丹东市档案馆
预算单是印好台头的账纸。台头最上面写着英文“首尔”、“高丽”,然后是“廣昇”。“廣昇”下面是公司的服务项目或者营业范围。然后印了一行小字“FORMKRLYOFCANTON”,源自广州。在哪儿?是谁?能干啥?从哪儿来?一纸台头,完全解决,可以说是现代企业形象和企业文化宣示的典范。“廣昇”,应该有“财源广进,步步高升”之意,或者也有“事业从广州升起”之意吧。廣昇图章
原件藏于丹东市档案馆
“廣昇”为楷书阳文,“图章”为篆书阳文。四周环绕阳刻“万字纹”,取“万事顺遂,富贵绵长”之意。年6月18日廣昇號某种单据
原件藏于丹东市档案馆
这张单据还是印好台头的账纸,不过形式稍微有了一些变化,去掉了“首尔”、“高丽”字样;除增加了中文宣传用语外,还增加了一节很重要的英文“HSINGLUNGSTREET”,这是“兴隆街”。年,廣昇號就来到了安东兴隆街。但是,这还不太能确定,这时候已经建好了广升大院的相关建筑。要确定建好广升大院的这个时间点,还得慢慢碰。已经消失的广升大院在兴隆街的最早影像
中间起脊加阁楼的大房子即是
约摄于年至年间
年代以后的广升大院原楼东、西两侧都有加建
广升大院西侧的老天祥大药房
年代以后的广升大院道路尽头是六道口年代以后的广升大院LADA出租车驶向火车站
李明霞提供图片
为了让朋友们对广升大院有更直观的认识,
我们从曹安生老先生的文章——《回忆我的老家》中,
节选了以下文字:
兴隆街上,在解放前,广升大院一般人是住不起的,因为租金高费用大。但兴隆街生活极其便利,距大马路(现新安街)仅百步之遥,那里有宝山(友谊)、东平(丹东)两大影院,饭馆、商店一家挨一家,那是安东最热闹的地方,也是游人最多的地方。安东最大的饭店鸭江春也在兴隆街上。不远还有金汤小学,无论是民国,伪满还是现在,百年的金汤都是名校,也是离广升大院最近的小学。老天祥最早就开在兴隆街上,我出生前(年)就搬走了,只留下一家分店开到文革前,这家药店叫天祥东,因为它开在后来的老天祥的东面。我小时,不是每家都有自来水,早上有卖水的,驴车上拉个水箱,买几桶就给你家送上门,还倒进水缸。广升大院有自来水,但只有一个水龙头,安在看大门的老陈头家里。只要水桶往他的小窗外一放,他就会打开水龙头,接满了,他就会闭上。我记事起,就知道广升大院打更的老陈头。他有点瘸腿,拄着个棍子,白天在他那个黑屋子里给人放水,晚上就钻进他门外的岗亭里打更,晚上十点关好前、后两个大门。不知道是谁请的他,只知道他是个鳏夫,其敬业程度我们现在是没有的。他为我们大院只做两件事:打水,打更。几十年如一日,照料大院居民的生活。他没有工资,月末到各家收几个辛苦钱。就这么一个人,文革期间让他到农村去,他在盖平有个侄儿把他接回老家。结果如何,不得而知。我父亲三七年来到安东,住进广升大院前楼中间第三层,经朋友介绍,做了安成舞台的账房先生,后来成立安东京剧院,又做了会计,直到退休。我四一年生于广升大院,到我懂事,生活都是无忧无虑的。奶奶经常领我去看戏,感到挺幸福。四、五岁时,不让吃大米,父亲到新义州偷买一点,装进小布袋拿回来和高粱米一起煮给我吃。再后来上幼稚园,我很怕那个戴眼镜的男老师。有一次,幼稚园着火了,因此不用去了,我高兴好一阵。我上的那个幼稚园在新华池的对面,青年会的隔壁。解放前我在金汤小学读书。好像不到一年,金汤小学也着火了,我是由一位大姐姐从学校抱下二楼又送回家里的。再上学,就是解放后的事了。......大院大门洞右边第二家是自行车铺,老板是个白胡子老头徐子一,干活的是他的高大帅气的老儿子,名字我忘了,年龄和我相差十来岁,没在一起玩过。他还有个姑娘,解放后在橡胶厂当工人,当过市劳模。徐家车铺文革时还有。第三家是荣山堂刻字铺,老板叫陈荣山。他是个书法家,他刻的图章的字都是他自己写的,全安东刻字铺的字也都是他写的。我刚记事时,他家发生一件大事,陈荣山在满洲国当兵的儿子突然去世了。没过两年,儿媳就带着老陈家的孙女改嫁给国民*一个小官,国民*撤退时他们也都跟着跑了。只留下陈荣山和老伴儿两个老人。陈家和我家交往很深,我家在安东没有亲戚,拿他家就像亲戚一样。陈家老太太姓金,据说和王室有点关系。她做饭前总是挑米,特别干净,给我印象最深。文革时陈家被赶到农村,不得已回到没有亲人的老家盖平。我弟弟专门去看二老,那时老太太眼睛已经瞎了。......大门洞左边第二家是玻璃铺,占两个门市,老板姓张。他家有一个孩子脑瘫,成天坐在籐椅里,不会说话,只会傻笑,年龄和我差不多,每天去逗他玩成了我最大的乐趣。现在想起,那时我真是年幼无知。张家有个侄儿,我们在一起玩过,小时就表现出绘画天分,他就是张宝良,现在在丹东也有点名气。已经有六十年没见过他了,去年报上看到他创造树叶画的消息。......再左是家客栈,伪满前安东发生一起命案,出过小说,还编成评剧《芙蓉花下死》。那个朱姓受害人是奉天人,来安东就住在这家客栈。这家客栈叫啥名我忘了,它已经不属于广升大院范围了。广升大院门洞上面有五个蓝色大字“天津益世报”。广升大院解放前是这家报纸驻安东的代表处,代表姓葛,就住在大院后院东楼三层。我父亲在天津做事时他们是朋友,所以他们家就住进大院。我们两家一直交往。我记事时,葛大爷不在了,葛大娘常来我家唠嗑。老太太天津人,善谈,有学问。她有两女一子,解放前后都考进大学,有了不错的工作。“天津益事报”是天津第二大报,解放后就停刊了,广升大院门洞上那五个大字,一直保留到大院拆迁。安东是一个很繁华的地方,各地商贾云集,市民素质很高。据老人说,以前的京剧名角,很少没有来安东唱过戏的。因为老百姓有钱,又懂戏,所以名角们都爱来。余生也晚,但也赶上个尾巴。大家都知道满洲大舞台着火事件吧?尽管那时我都没有出生,但流传的一些故事我都听过,其中就有惹事的演员跑回广升大院家里,第二天逃离安东,回到关內。那时有很多唱戏的都在广升大院住。我记事起就知道同楼有一些唱戏的,因为我父亲是安成舞台的账房先生,所以和他们常有来往,其中有些演员是在全国都有名的。解放前,提到白玉昆,安东人没有不知道的。他住在广升大院前楼二楼最右边。我记得白太太个子很高,家里几个孩子都比我大。白玉昆成名于上海,老爷戏最拿手。京剧界有八匹马之说,是说有八位名角都是属马的,这里就有白玉昆,还有梅兰芳、周信芳等,可见其名气有多大。白玉昆演出前必抽大烟,说是这样演的人物更多精彩。据我父亲说,白玉昆四七年到营口演出,为了大烟就投靠了国民*,没几天又让共产*捕获。解放后白玉昆到山东,国家特批鸦片给他。白玉昆文革初去世。孟幼冬曾经住在广升大院三楼。孟幼冬这个名字大家都会感到陌生,而对她的姐姐却很熟悉,那就是大名鼎鼎的孟小冬,号称“冬皇”,是京剧界无人可比的坤生。孟小冬曾嫁给梅兰芳,后嫁给杜月笙,七十年代死在台湾。孟幼冬也是女老生,在当时的安东也是家喻户晓的人物。孟幼冬和白玉昆、雯蒻彧组成安东京剧界的铁三角。据老人们讲,孟幼冬多才多艺,除了唱老生,其他行当也都很拿手。有一出戏《盗*铃》,孟幼冬饰演猪八戒。她还可以唱出四大名旦、前后四大须生的唱段,惟妙惟肖。孟幼冬解放前就离开安东了,以后的事就不知道了。......我们家一直住在广升大院,我父亲九零年去世,在那里住了五十三年。
以年11月卫星地图为蓝本经曹安生老先生远程指点红线画出的广升大院旧址大概位置图文架构:迟立安
图文编校:小濤
网络支持:张强
抗美援朝,安东人民站在最前沿。
近期将推出相关专题文章,多角度、多维度还原安东人民在抗美援朝期间的生活历程。
欢迎各界朋友提供安东故事素材、线索!
欢迎各界朋友投稿!
几点说明:
文章主要由“安东史记”群内的多位老师执笔原创。
字以上长文,发在“铁笔山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