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东地区发现秋岭岩画
位于凤城市草河街道秋岭村
推断创作于青铜时代
年2月,丹东凤城市考古部门在凤城市草河街道秋岭村,发现一处带有动物图案的古代岩画遗迹。秋岭岩画的发现在丹东地区尚属首例,即使在辽宁地区,这种带有动物图案的岩画也极为少见。该岩画是哪个时期形成的,又是何人所作?
人洞山上的石刻
凤城市草河街道秋岭村五组爱河东岸有一“人洞山”,为一突出岸边的低矮丘陵,南北走向。其西为老古洞山,山上有一洞,当地称为老古洞。在北侧的山岗上立有一块孤零零的石头,当地人称为“石人”。其下方即为草河在此与爱河交汇,聚为一流,东南经东汤、虎山流入鸭绿江。
人洞山在当地颇有名气,有村民称其为仙人洞山。山体西侧濒临河边为一片白色立陡的石砬子,为石灰岩质地,在阳光照射下花白一片,极为耀眼。在这片石砬子中部一块近似长方形较为平整的砬面上,阴刻有一幅岩画,内容是一头牛和一只虎。由于长年的风雨侵蚀,已变得模糊不清。但是还能依稀看出,是古人采用尖锐的工具刻划而成,造型简洁,线条粗犷有力,古朴生动。
岩画下方原有一个洞穴,近年由于山体崩塌,已被石块掩埋。此洞当地人称为“仙人洞”,洞内不大,仅容一人盘膝而坐。看着岩画周边的环境,不禁让人联想到《大戴·礼记》中的一句话——“丘陵为牡,溪谷为牝”。意思是山体是男性的象征,溪谷河川是女性的象征。岩画周围正是这样,陡然而立的山峰,环绕而过的爱河、草河在这里交汇,孕育着周边的土地山川。由此,也就明白了古人为什么要选择这个地点刻上这幅岩画,它表现了古人对牛、虎的图腾崇拜,寓意生活富足,生殖繁衍虎虎生威。
老古洞山上的“石人”
古人祈求生活富足、子孙不绝,通过相关的祭祀活动向“上天”表达诉求,就一定要有个“通灵”的地方,让“上天”得到感应。这时,老古洞山上的“石人”便映入眼帘。
“石人”是一块自然的奇石,当地人感觉它像一头古猿,身背草河地区的百姓负重前行。如果除去其上耸立的几块石头,它更像一只正在伸头张望、四足拔地而起的石龟。特别是其岩石面上,还有4个很浅的圆形凹窝,这让笔者联想起鞍山地区发现的凹穴岩画,这种岩画一般刻在山顶的龟形石上。“可能与女性生殖崇拜和繁衍生殖有关。”
据相关研究者介绍,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印第安人聚居的地方,妇女生小孩前都会到山上祈祷,并随之创作凹穴岩画。
眼前的情景,可以给我们勾勒出这样一幅画面:古人在老古洞山的洞穴里居住,平时就在爱河和草河的两岸捕鱼狩猎,遇到祭祀的时候,便会结队来到“石人”面前祈福。所以,有草木丰盈的秋岭地区,便成了当时古人的人居佳地。
创作于青铜时代
关于岩画的年代,从画面造型来看要比新石器时代的岩画更为具象,刻划的线条更加粗壮。从使用工具来看,只有青铜质地的工具才能刻划出如此粗深的线条。从考古类型学来看,其刻划技法,特别是老虎身上体现肌肉结构和动势美感的云纹线条,与西藏日出岩画中动物的刻划技法如出一辙,因此岩画的创作年代应为青铜时代。
此外,西距秋岭村30公里的管家村赫家堡子有一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东山大石盖墓群,为青铜时代的墓葬群。由于两地相离较近,因此在这一区域活动的古人类,应属同一族群,这也为秋岭岩画的创作年代提供了一个有力的佐证。
秋岭岩画的发现在丹东地区尚属首例,即使在辽宁地区,这种带有动物图案的岩画也极为少见。秋岭村的爱河两岸,是他们当年进行巫术和宗教活动的重要场所。这对我们重新审视凤城地区文明史,研究早期历史遗迹,多了一条重要的参考资料。
(本文作者□关寒,为抗美援朝纪念馆、丹东市博物馆考古科科长)
订报送好礼
?
编辑│佳泽
?丹东日报社/丹东报业传媒发展有限公司
●村民挖井挖出温泉!最近爆火的网红温泉井就在凤城,记者实地揭秘~
●关于公交卡调整!丹东公交总公司重要通知
●东北唯一!在这件事上,丹东就从来没输过!
●中央重磅文件!跟咱丹东有关!
点亮在看,你最好看!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