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东市简介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纪念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鸭绿江奔腾不
TUhjnbcbe - 2022/8/15 8:44:00
中科白癜风医院康复经历分享 https://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jzpj/

十月的丹东,鸭绿江水摸上去有点凉,若再往脸上一抹,微风拂面,会让人打起寒战。“但你可以想象一下,滔滔江水里,还有70年光阴凝视着你。”这是当地人留给记者分量最重的一句话。今年是中国人民 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壮举已化入国人心田,尤其是在百万 出征的丹东口岸,体现得愈发明显。“我们被动卷入战争,但我们赢得战争,更赢得和平与尊严。”丹东出租车司机杨力如是说。

图说:新近建成开放的丹东 公园。

今天,激昂的“雄赳赳、气昂昂, ”仍是丹东人最喜爱的旋律,更是这座英雄边城对外展示的“第一名片”。日前,带着上海籍 老兵、抗美援朝学者乃至普通学生的思念与思考,记者从*浦江畔来到鸭绿江口,找寻70年战争与和平交织的足迹,领悟牺牲与幸福的现实联系,就像上海社科院上海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研究员、 事迹研究者王泠一对记者的临行赠言:名 烈士用生命换来的历史财富,“我们至今都能享用,但绝不能想当然地滥用。一个民族对历史最好的纪念,是创造新的历史”!

图说:当年被美*轰炸过的三经街如今留下的历史遗迹只有这栋老房子。

一份早餐三样混搭别有深意感恩先辈

10月20日,丹东繁华的三经街(当地人习惯叫三马路),热情的杨力师傅陪记者吃了第一顿早餐——豆浆炒面加苹果。“这种混搭有讲究吗?”记者随口一问。“没错,”老杨把豆浆一饮而尽,“咱这一代人,谁没读过魏巍的《谁是最可爱的人》?这篇讲抗美援朝的文章就提了这三样食品,但足够说清楚啥叫奉献,啥叫幸福。”记者忆起前线 吞雪吃炒面的段落,老杨一字不差地背出后面“当你喝完一杯豆浆、提着书包走向学校的时候”“当你往孩子口里塞苹果的时候”“当你和爱人一起散步的时候”等等,“我们时刻都没忘幸福是怎么来的!”

图说:全国支援抗美援朝的活动,上海队的旗帜。

这倒让记者想起出发时两位上海人的托付。“30后”李太松是 27*老兵,年11月从安东(年更名丹东)入朝参战,“我只记得火车站堆积如山的煤和望不到头的*列。因为战事紧急,战士们只带一粒弹壳当‘身份证’,里面塞着写有姓名、部队番号、家庭地址的纸条,壳口用蜡油密封”。李太松希望记者能多接触一下今天的人民*队,今天的丹东市民。“当年美国飞机疯狂扫射渡口,轰炸工厂农村,像安东造纸厂的工人、宽甸的农民纷纷参*,哪怕不穿*服去当担架队员都行。我在前线遇到一位丹东民工,他冒着敌机空袭背运重伤员上火车,累得咯血,他却说‘抗美援朝就该拿血去换’,而他得到这样的回报就满足了——当受邀观看上海青年文工团慰问演出后,他乐呵呵地说:‘看呐,祖国这么关心我们,抗美就没白抗!’”

图说: 缴获的敌人的徽章。

另一个有托付的上海人是“00后”杨承龄,她刚向所在的南洋中学递交入团申请,“我校最著名的校友是文豪巴金,我是个‘巴金迷’,可他打动我的作品不是《家》《春》《秋》三部曲,而是描写 的《团圆》,后来拍成电影《英雄儿女》。”杨承龄告诉记者,“几年前,我带着‘重走巴金之路’的想法去丹东,看过抗美援朝纪念馆,登上鸭绿江断桥,还乘船游览界江……但总觉得有些浮光掠影。我有个小愿望,想知道还有哪些‘英雄之光’是我没有发现的。”

图说:不少游客到抗美援朝纪念馆参观。

首先握紧“精神之枪”荣誉活在官兵心中

要获得答案,必须从多个方面入手。在升级后的丹东抗美援朝纪念馆,记者被精心展陈的敌我实力对比吸引住。一边是美*从皮靴睡袋到一扣扳机能打八发子弹的半自动步枪,一边是 单薄的胶鞋、方格棉*装、“万国造”枪支,旁边的图表显示美*一个师拥有众多坦克、重炮甚至侦察机,而我们一个*的相关栏目都是数字“0”。

“可这又怎样?敌人装备再厉害,我们可以缴过来边用边学,我姥爷就用缴获的美国机枪打退美国飞机。”丹东市民姜大伯向记者描述其先人赴朝参战的经历,“老人家在世时说,敌机很讨厌,但讨厌管用吗?咱得打它,去机智地打它,我姥爷就和战友拉起枪炮打游击,曾用三发炮弹干掉一架敌机,把局面从‘飞机找高炮’扭转成‘高炮找敌机’,这就是敌我力量在消长。”纪念馆长刘婧媛指出,正是靠着这种“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精神,“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取得伟大胜利,这也激励着所有人,为建设好我们的国家努力奋斗!”

忆当年,从丹东跨出国门的 曾以“钢少气多”的大无畏,演绎出一幕幕生动的战争活剧,战胜了“钢多气少”的美*。那么,今天继承 英雄血脉的解放*老部队又是什么样子呢?

离丹东不远的地方,记者找到北部战区某合成旅战斗模范连,其“全歼美*一个连”的锦旗让人热血沸腾。该连在39*编制内参加了年朝鲜云山之战,首战美国“开国元勋部队”骑兵第1师,他们负责对付敌人一个连。对手不光有坦克护身,更有土木工事作依托,但全连通过娴熟的夜战和近战技巧,分割围歼敌人,仅80余分钟就将其消灭,创下兵力兵器均无优势之下全歼美*一个连的奇迹。

现在,这一荣誉不是躺在连史室里,而是活在每名官兵心中。“所有进连的新兵,首先会授予‘精神之枪’,那就是学连史,学英雄,把历史荣誉和现实训练融为一体。这样的话,当三个月单兵训练结束,新兵正式配发钢枪时,会把武器用得更好。”连指导员王景彪说,连里的官兵多为“90后”,十分之一还是“00后”,思想非常活跃,对荣誉和自身认同也有新的特点。“有一回,挂门口的连模范荣誉称号因别的原因暂时摘掉,老兵们情绪激动,新战士感到吃惊,觉得至于吗?”模范连连长杜亚领告诉记者,“把‘荣誉高于生命’化作行动自觉,往往需要某个契机。那年,我连入选赴俄参加‘东方-’战略演习的序列,这在全*都是破天荒的。先头梯队40多人在俄境内装卸弹药两昼夜,有一款装满四节棚车的特种弹药,单个重达多斤,得8个人协力转运,连干10小时后,所有人都体力透支。关键时刻,几个老兵挺身而出,组成突击队,高喊‘战斗模范红一连,全歼美*一个连’口号坚持下去,把新兵劲头也鼓起来,最终以人均单手八个血泡‘代价’,完成17节棚车共余吨弹药及枪械装卸载,连俄方联络官都惊呼,‘这是特殊材料造出来的中国兵’。”

图说:丹东抗美援朝纪念馆中展示的当年落后于美*的 武器。

“比起前辈,我们最幸运的是处在国家‘强起来’之际。”王景彪介绍,由于国家底子薄, 以单一步兵去抗击陆海空协同的敌人,常以重大牺牲来弥补技术差距,如今国家发展,我*装备现代化已达到世界领先,“过去我靠嗓子吼,拿小红旗、小喇叭等简易信号器材去指挥引导,至多能控制一个排,可如今我们是装甲步兵连,光步兵枪族都含十多种型号,覆盖不同距离、不同性质目标,同级别的火力强度比朝鲜战争时期翻五番。一个齐装满员的班乘车作战,战车上有数字终端,机动中实时定位,下发地图、数据、文电顺畅及时,活脱脱的‘键对键指挥’,全连百八十人都知道‘我在哪,敌人在哪,友*在哪’,这才是胜战的节奏。”

杜亚领透露一个细节,就在“东方-”演习中,参加过叙利亚实战的俄*介绍了用战车实施“叙利亚胸墙”“坦克回旋”等战法的要领,可细节来不及说,没想到中国*人发扬数字化装备优势,灵活调配,在冲击环节把这些战法用到极致。全连13台战车交替射击,目标综合命中率超过70%,首次配发的单兵火箭筒更是全部命中,目睹此景的俄国防部长绍伊古大将盛赞,“你们的火力强度让我大吃一惊!”王景彪还记得,有个曾在中东和美*对峙过的俄罗斯大兵,用手机翻译软件告诉中国*人,“真没想到解放*武器这样先进,人员战斗素养这么顽强,真佩服你们”!

三经街从不会落寞“英雄气”更添时代感

可贵的是,哪怕走出纪念馆,走出*营,你依然能感受到这种不屈不挠的英雄精神升腾于丹东每个角落。“像咱吃饭的三经街,早年是市民维持生计的地方,尤其路边的市场方便了大家调剂余缺,可美国人偏偏轰炸这里,到处是深达几米的弹坑,”杨力指着轰炸原址说,“但中国人的优点就是勤劳,哪怕还在打仗,人们自发地填平弹坑,盖起简易屋,接着改建仓库,后来房子越盖越高,人气越来越旺。三经街从不会落寞,这是我们对敌人的最好回答。”

在三经街北面的五龙背镇,86岁的牛玉臣向记者披露了深藏多年的秘辛。为让 后方瘫痪,年春,向日本扔过原子弹的美*王牌B-29轰炸机前来夜袭,却被我高炮兵的探照灯晃瞎了眼,而被老百姓称为“小燕儿”的我空*米格-15战机从上往下俯冲攻击,把不可一世的“超级空中堡垒”击落于山沟里,“我们这里的民兵抓到13名俘虏,这些大个子兵高举双手投降。”

如今,五龙背以温泉闻名,击落敌机的地方,目光所及都是疗养场所或育苗基地,可“抗美村”“胜利村”等地名依然昭示着那一段历史。“是 给我们打出了太平日子,”牛玉臣说,“咱再也不必担忧哪天住的房会被烧,种的田会被炸,可以一门心思去搞建设。”得益于下一代掌握更多知识与技能,牛玉臣家的生活不断改善。在他眼里,经历过抗美援朝的丹东人,“只要有这样的念想——明天一定比今天更美好,便没有啥过不去的坎。”

让记者动容的是,“英雄气”在丹东始终具有时代感。10月21日,医院里,刘小飞和景颖这对“护士闺蜜”上完白班后拿起手机,聊起美食和电影,爽朗的笑声之外,很难想象她们曾有过奔赴武汉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白衣逆行”。“我们俩属于第一批援鄂的丹东医护,30个人一起飞武汉,医院的A3病区,”刘小飞回忆情景时,常常下意识地抿抿嘴,“正月十六到达武汉,我的生日就在正月十八,尽管同事们百忙之中送上祝福,想让我开心,但那时候涌入雷神山的重症病人非常多,就像大石头压在我们头上,说不紧张那是假话。”

景颖介绍,“高强度的工作中,没想到‘丹东人’这一身份却给我们带来莫大的鼓励。”刘小飞记得,“雷神山是‘边建设边收治’医院,好多次,穿着隔离服的工人陪我们上夜班。得知我们从丹东来,他们自然而然想到抗美援朝,会哼起‘一条大河波浪宽’,对我们来说,这是值得珍惜的赞美与荣誉,我们能回馈的就是加倍呵护病人。”

正是在那些日子里,刘小飞和景颖感受到了“丹东为武汉出力,为中国出彩”的荣耀。“撤离雷神山时,丹东医疗队所乘大巴受到武汉人民夹道欢送,路人都向大巴致以庄重的敬礼,我们都哭了。”刘小飞告诉记者,当4月14日从武汉传来雷神山重症患者清零的消息时,已回丹东的她禁不住欢呼:“武汉赢了!丹东赢了!”

北迁建厂保障后勤上海英雄书写传奇

据权威部门发布的最新统计,抗美援朝期间,有名上海籍 战士献出宝贵生命。但学者王泠一告诉记者,还有一群“抗美援朝不过江,保家卫国不拿枪”的特殊上海英雄在丹东书写了不朽传奇,牵起特殊的情感纽带。

图说:年由上海支援丹东建设的金文妹老人。

在位于丹东锦山大街的老年公寓里,86岁的金文妹接待了记者,一口地道的沪语一下子让这条纽带灵动起来。年朝鲜战争爆发前,“中国工业一半在东北,东北工业一半在辽南”,这种格局在侵略者刺刀威胁下紧急调整,曾是辽南工业中心之一的丹东暂停发展脚步。当年 将战线稳定到“ ”后,国家决心继续发展东北工业,尤其是让丹东轻工业尽快成长起来,不仅配合战后建设,更要能直接满足 需求。

“我作为上海科达化工厂(生产肥皂、牙膏)的青年工人,一下子从上海徐家汇搬到丹东公安街,”金文妹说,“那真是一片荒地,草长得比人高,这倒也罢了,美国飞机还动不动来轰炸,随时要准备进防空洞。”但金文妹和同样十八九岁的上海青年没有退缩,在丹东人民支前热情带动下,大家热火朝天地开展建厂运动,“男青年用大锤把满地螺丝钉打掉,女青年把草拔光,再一点点清理出来。这些活,我们在上海都没干过,可那时大家只有一个愿望,尽快把厂建起来,把产品送到 手中,狠狠打击侵略者。”

经过数以百计的上海职工努力,多家搬迁企业迅速投产,“10月运机器,11月装机器,年底就出东西。”金文妹说,朝鲜前线不光需要飞机大炮,像肥皂、牙膏、雪花膏甚至钢笔也是部队不可或缺的日用品,过去它们得从上海运,当丹东也能生产后,部队后勤供应大大改善。“后来,厂里收到 从前线寄来的信,里面说‘祖国真是强大了,安(丹)东都能生产肥皂牙膏了,感谢祖国人民的关怀和支援’。”金文妹感慨道, 战士和上海北迁工人都不约而同地爱用“祖国”一词,“我们写给前线的慰问信,往往要加上‘全力援助中国人民 ——我们祖国最可爱的人’,而 的回信里则像谈家常一样,津津乐道‘这咸菜是祖国来的’‘啊!祖国的报纸’‘有了毛主席,还怕我们祖国不兴旺’……”

如当初决策者所预期的,上海企业为丹东经济作出巨大贡献,也带动了社会发展。上海企业为丹东带去先进的日用化学制造工艺,并且形成品牌,像康齿灵系列牙膏仍在国家品牌榜单上赫然在列,创造着经济效益。更重要的是,上海青年背负着“抗美援朝”与“扎根东北”的双重信念,在丹东立业安家,写下壮丽的青春。

“我和从上海过来的同事马金凤、蒋元范、蔡光年等等,都在丹东组成家庭,养育了儿女,我们参与创建丹东日化工业,丹东也培养造就了我们,我们对当初的选择没有后悔。”另外,金文妹的老伴沈力明从丹东日化厂退休后,还曾当过社区居委会主任,他就利用上海社区建设经验,把所在社区管理得井井有条,还被评为丹东市的文明社区!尽管沈力明在前些年去世了,但丹东和上海之间的情谊仍会继续传承发扬。

感激的表示

结束采访的那个晚上,记者漫步丹东街头,夜还未深,街头车流滚滚,人头攒动,欢声笑语不绝于耳;抬头仰望,丹东制高点英华山上的抗美援朝纪念塔巍峨挺拔,犹如在护佑这座城市。

那一刻,记者不禁想到巴金在朝鲜前线留下的速记:“在祖国城市该是万家灯火的时候,孩子安宁地睡在床上,母亲静静地在灯下工作,劳动了一天的人们都甜蜜地休息了。是谁在这遥远的寒冷的国土上保卫着他们的和平生活呢?祖国的孩子们是知道的,祖国的母亲们是知道的,全中国的人民都是知道的。祖国孩子们的梦中微笑,母亲们脸上满足的表情,全国人民幸福的笑容,就是对中国人民 的感激的表示。”

无意间,我感到肩膀上是有一副很重的担子,一副从事伟大事业的担子。

朋友,你也感受到了吗?

有一群仰望星空的人

这是我丹东采访之行的最后一日,电脑就在面前,可满屏的文本里,我只能写几段告别的话。

这几天,寒流突然席卷鸭绿江两岸,凉意透衣,但我心中依然涌动着抗美援朝英烈和英雄城丹东激起的暖流。如正文所述,丹东是座热爱英雄并激励更多英雄诞生的城市,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这种“精神哺育”显得格外珍贵。

图说:通往朝鲜的鸭绿江大桥。

某种维度上,社会的演进,正是集体和个体利益不断冲撞、协调、规范的螺旋上升发展历程,其中一大风向标便是对英雄的评价。每个时代,都不乏英雄,也不乏利己者。流行英雄主义的时代,为国家和集体牺牲个人利益的就是英雄,而在不流行的时代,虽然在精神层面他还是英雄,在现实层面就未必如意,舆论圈就曾热议过“英雄流血又流泪”的话题。

值得骄傲的是,丹东人用70年的践行在这方面交出了完美的答卷,从维护 英烈荣誉,到投身国家建设与抗疫斗争,无不是对正义应有的伸张,以及对英雄最深的敬仰。“昨天,他们捍卫民族尊严;今天,我们传承他们的精神。”这是丹东人气主播刘博源留给我的一句话。作为从小就耳濡目染抗美援朝历史的青年,他觉得小时候莫大的幸福是“比外地同龄人更容易碰见佩戴勋章的老英雄,和英雄们做邻居”,而自己长大后,去国外旅游,在“ ”看到外国人那么钦佩中国,对中国人那么友好,更加明白这份历史财富是老一辈 毁家纾难、用鲜血和生命积攒下来的。今年,刘博源和许多丹东青年作为义工投身抗疫,在口罩、消*液紧缺之际,他们千方百计筹措物资,医院和最困难群体的需求,而自己最开心的是得到父母这样的点赞:“这才像咱丹东人的样子!”

黑格尔说,一个民族有一群仰望星空的人,才有希望。当英雄成为星光被后人仰望时,便会为人们照亮道路。近20万英烈牺牲的抗美援朝战争是新中国诞生后的第一声呐喊,它所激发的中华民族的自尊、强烈的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更是凝聚民族之*,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巨大动力。

顺带提一句,我在丹东最后采访的对象是丹东市十九中学生李骄旸,她开心地说,23日(星期五)晚上要去看首映电影《 》,“你为啥那么兴奋?”“因为我能通过银幕去和英雄对话!”

祝福你,仰望英雄的孩子!

特派记者吴健/文特派记者张龙/摄(新民晚报丹东今日电)

1
查看完整版本: 纪念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鸭绿江奔腾不